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衣哥”猝红的几点反思

(2010-06-04 08:34:03)
标签:

手机博客

情感

分类: 非文观察室

  

      

         与博主合作、  加入交流群、  倾诉通道  博主公告等请点击此处

 

 

 撰文 ◎ 非文



“毛衣哥”猝红的几点反思



 

       继“犀利哥”之后,最近网络上又有一位“毛衣哥”猝然红遍了互联网,与犀利哥相似的是,“毛衣哥”也同样是在网友热炒后迅速蹿红的,并且也和“犀利哥”一样广受网友们的“追捧”,而事情的发展要从一首《织毛衣》歌开始说起。

 

      这首歌被誉为“歌未红词先红”。2010年2月11日,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老罗”的罗永浩在新浪微博上发了这样一件事儿:“周二晚上在‘江湖’酒吧喝糖水,张玮玮唱了首民间歌曲,歌词大概是这样的:‘我深深地爱你,你却爱上一个傻×,那个傻×不爱你,你比傻×还傻×,喔~~~你还给傻×织毛衣!’大家笑成一团,只有许岑惊讶地说,哎呀,这歌太伤感了。我想了想,也伤感了一下。”

 

 

    由此,这首歌的歌词便在网上走红了起来。不久之后,张玮玮本人的现场音频也被上传到了网上。情绪复杂的歌词配上抒情的音乐,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却迅速征服了网友们:“首先觉得很搞笑,笑得胃疼,想想又觉得挺难过。”有人在微博里评论如下:“真是个傻孩子,明明知道最傻的是自己。”网友“小丸子表妹”则给这首歌的叙事以极高的评价:“一个好的爱情故事,应该包含刻骨铭心的爱,咬牙切齿的恨;有小三,有争夺;既让人会心一笑,又让人悲伤无奈。现在用一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个爱情故事了——你还给他织毛衣!”乐评人兼专栏作家张晓舟就将《织毛衣》翻唱了一遍,加上更抒情温柔的背景,制作成了温柔完整版,直接放到了“榕树下”网站里于是,“毛衣哥”在网友、媒体和众多知名人士的关注下被迅速的放大在互联网上。那么,“毛衣哥”的猝红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反思呢?暂且听非文一一道来。

 

“毛衣哥”猝红的几点反思

  

一。这是一场被消解的悲伤

 

 

     《织毛衣》的歌词看上去简简单单,寥寥几句,却写出了主人公的用情专一,当然也写进了某些人的寡情无义,而这种鲜明的对比恰恰击中了时下最强烈的物质与爱情的碰撞,对于那些长期活跃在互联网,靠互联网消磨时间和疗伤的发烧友来说,这首歌也很不小心的揭开了他们自己的伤疤,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而已。因为这首歌严格来说是属于八十年代的,而八十年代是一个街头年代(卡拉OK之类的文化盛行),而现在是网络时代。所以,他们用网络语言去消解歌词中低俗和悲伤的东西以制造一种搞笑的效果,只是将歌曲停留在有趣的层面,其实,这从另一侧面,即是对《织毛衣》歌的误解,也是对歌词本身的一种消解悲伤。

 

 

二。娱乐精神造就了庸众们的无意识狂欢

 

       从《织毛衣》重新被摆上台面,再到网友的热捧,都是在一种娱乐至上的心态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可是,即使是无意识的娱乐行为,也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也整好说明时下的风向。谁又会在意歌词背后的文艺和感伤,谁又读出了不曾流速的淡然。反正,只要是快乐和开心就好,管它是不是浑水摸鱼呢!

 

 

三。人们对于爱情的思考变得愈来愈错位

 

 

       在物质的冲撞下,人们反思自己的爱情现状,一方面舔舐着自己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又围观着别人的爱情悲剧,当别人絮絮叨叨的把自己的爱情惨烈的复述出来的时候,他们心中得到不是一种“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而是一种“还有人比我惨”的精神狂欢。也就是说,丰满希望与尴尬现实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想的并不是如何去挣脱,而是想到如何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的影子,甚至是通过别人的故事发现更惨更惨的失败者。

 

 

四。文艺之风让更多的人进入“矫情”和“谄媚”期

 

 

      网友们热衷于追捧这种文艺范儿的歌曲,实际上是在追捧自己的群体,他们也希望自己这个群体能够被周围的人广泛认知,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一种狂热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不加节制的奢侈行为。可想而知,当他们越来越困于形式的时候,不仅会让社会产生审美疲劳,更严重的是,他们遭到的还有唾弃而淘汰。如果他们不能适时的幡然醒悟,或者知趣的“被招安”,他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我的新浪微薄,感兴趣的可以加我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