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析

(2011-10-08 10:46:07)
标签:

高中

教育

新课标

文言文

分类: 教学随笔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析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表判断时,经常用“x是x”的格式,而且“是”这个词已经成了专门表判断的一个判断动词,文言中表判断时却几乎不用“x是x” 格式,“是”这个词在文言中的常用义不是表判断的动词,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那”等。文言中的判断句都有哪些形式呢?

    一、借肋虚词“者”“也”表判断

    这是文言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判断形式。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者,……也。”式的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也。”式的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者,……。”式的(只用“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

    4、“……也。”式的(只用“也”)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中,一般认为,“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二、用副词“乃”“皆”“即”“则”“诚”“素”“谓”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6、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

    三、用动词“为”表判断

    这种形式的判断句在文言中较为少见。例如: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用“是”表判断

    文言中很少用“是”表判断,不是说绝对不用。下面是课本中出现过的几个例句。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3、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同上》)

    5、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6、同是天涯沦落人。(《同上》)

    7、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8、此山当是其一也。(《过小孤山大孤山》)

    需要注意的是,“是”这个词在文言中的常用义是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那”等。在阅读理解中要注意区分作指示代词的“是”和表判断的“是”。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这是一个“……者,……也。”结构的判断句,“是”在句中是指示代词,译为“这样”,而不表判断。

    五、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

    文言中用“非”表否定判断是最常见的否定判断形式。例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3、且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5、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7、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

    8、匪夷所思(《易·涣卦》)

    9、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10、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邶风·静女》

    六、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没有标志的判断句)

    这类判断句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例:

    1、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秦,虎狼之国。

    3、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4、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6、勃,三心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