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例析
省略句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而在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在文言文中,根据省略成分的不同,省略句可以分为几下几种情况。
一、省略主语
在叙述中,主语是经常被省略的成分。又分为承前省和蒙后省。
1、承前省
承前省,就是前面的叙述中有后面叙述中的主语对象出现,那么,在后面的叙述中就常常被省略的情况。例如:
j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k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
l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同上)
2、蒙后省
蒙后省,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后面有主语对象出现,前面的叙述中就不出现的情况。例如:
j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k()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3、自述省或对话省
有些主语的省略,是在自述或对话中间的,就称为自述省或对话省。例如:
j()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k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触龙说赵太后》)
二、省略谓语动词
与现代汉语不同,文言中谓语动词的省略也较为常见。例如:
j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同上)
k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国语《勾践灭吴》)
l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及左公下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三、省略宾语
汉语中只有动词和介词可以带宾语。因而,宾语的省略又分为省略动词宾语和省略介词宾语两种。
1、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j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k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l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同上)
2、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j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k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同上)
l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四、省略介词。
现代汉语中,介词一般不能省略,但在文言中却经常省略。
1、介词“于”的省略。例如:
j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k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
l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
2、介词“以”的省略。例如:
j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
k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五、省略兼语。
现代汉语的兼语也不能省略,而文言中却可以省略。例如:
j计末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k民悦之,使( )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
l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梦溪笔谈》之《活版》)
六、对句中的省略。例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