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有九个方面的心理需求
——家有中学生
儿女初长成,家有中学生。中学阶段,是人生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时期。而作为中学生家长,是帮助孩子、督促孩子、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中学时期的重要角色,担任着孩子在中学时期学习成功与否的重大责任。请不要误解,笔者并无有意的强调或夸大家长外因的作用。在这里,只是探讨孩子在中学时期的心理需求,家长能为孩子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做些什么、怎样做;怎样协助学校,怎样帮助、促使孩子将来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人才。
中学时期,孩子的需求很多,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不甚了解,甚至根本不把孩子的正常需求当作一回事,时间一长,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慢慢从思想上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归纳起来,中学生主要有以下九种需求:
一、自尊心培养的需求。中学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培养自尊的重要阶段。家长要有意识的用心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如:不在客人面前或同学面前吵骂、批评孩子;不要查看孩子的东西;不要看孩子的通讯录,维护孩子的小秘密;同学来家里找孩子玩耍,要给足孩子面子;要好的同学,如有条件,父母可以陪他们去饭店就餐;成绩有进步,搞个小庆祝;过生日结合学习买个小礼物等等。
二、对性知识了解的需求。孩子处在青春发育期,对性不了解,处朦胧状态,存有好奇心。况且,我国学校对孩子的性教育严重滞后,孩子得不到正确心理疏导。但孩子出于羞涩,不敢向家长提问性方面的问题。同孩子交流时,父母要主动给孩子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或者买一些关于青春期内容的书籍,正确疏导孩子心理。
三、购买课外书的需求。家长对孩子购买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不要粗暴反对,一要讲清道理,二应该适当支持,以拓展孩子知识面。
四、克服学习上困难和学习障碍的需求。家长要有意识的经常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学习体会。找一些有关学习经验资料,必要时,家长也可先向别人请教,而后转告孩子或者同孩子一起讨论。
五、嫉妒心理和急躁心理纠正的需求。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学习名次,克服小心眼和狭隘心理。保持平和心态,努力学习,争取成绩名列前茅。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而憎恨同学那就太不应该了。考试后,帮助孩子查找学习上的问题和原因,鼓励孩子下次考个好成绩。使孩子树立正常、正确的竞争心态。
六、克服自卑、自信不足想得到安慰的需求。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父母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等等是各不相同的。在学校、在庞大的中学生群里、在家庭经济条件悬殊、差别巨大的今天,享受心里、名牌意识、攀比心态,给90后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你的孩子多么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安慰,克服自卑树立自尊啊!最好的方法是,纠正攀比思想,激励孩子取得好成绩,以良好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克服自卑心理。
七、克服害怕考试和考试焦虑的心理需求。存在这种心理,多数是学习成绩不佳或成绩一般的孩子。这种考试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解决,学习成绩是很难上去的。人们通常称其为“怯场”,不对!试问,学习好的学生会害怕考试而“怯场”吗?学习没有压力和学习压力过大而成绩差的学生都有这种心理状态。家长怎样关心和帮助存在这类问题的孩子,应该很清楚的。
八、树立理想的需求。调查中,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学习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有的说“没有想过”,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当体育明星和歌星,更多学生不愿意说。当代榜样匮乏,理想缺乏,家长帮助、教育孩子树立理想意义重大。根据你的孩子特点、特长,给孩子提出理想建议和人生规划,要克服追星心理。有了目标,才有动力。远大理想要同眼前的学习目标——考上重点大学结合起来。
九、调正、释放学习压力的需求。中学时期学业繁重,作业量大,特别是高二、高三的两年,学校大搞
“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地做习题、做试题来提高学习成绩。据了解,有的学校一学年一个学生的作业量和试题卷,足有一大麻袋。孩子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疲惫状态,又面临着高考巨大压力,很多孩子思想上、精神上出现压抑和焦虑不安,甚至有的孩子发生饮食、睡眠障碍状况。这时候,家长要有意识的多同孩子交流,多陪陪孩子,看看、转转、逗逗、玩玩,让孩子做一些孩子爱好和喜欢做的事,想法设法让孩子调正心态,释放压力。
以上谈的大多是广义上的中学生心理需求。每个孩子的状况是不同的,心理素质也各有差异,受家庭状况和学校环境等等因素影响,对孩子也不断地产生着心理需求的变化。因此,家长始终同孩子保持近距离接触,近距离关心,时刻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对孩子学习成功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