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2009-11-24 12:20:25)
标签:

杂谈

旁观者清

原创

杨子

分类: 杨子杂谈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细细推敲,此话当真如此吗?我认为值得商榷。

作为“当事者”确实有“身在此山中”而无法纵览全局的茫然,也有因压力而做出草率行动的冲动,还有因主观臆断而思虑不全的偏颇,同时也会有因瞻前顾后而举棋不定的犹疑。但这就不能而因此说“旁观者”就清醒、就镇定、就周全、就果断。我觉得相对于“当事者”而言,作为“旁观者”存在着更加难以服众的理由,而成为旁观者清。

作为“当事者”自始至终都是与所发生的事物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作为“当事者”与发生的事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主体,是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旁观者”所看到的、了解到的只能是这个事物的一部分,或者是次要组成部分,不像“当事者”那样具有自始至终的连贯性,因而,作为“旁观者”对于所发生的事物解读,具有着本身的缺陷性,因而,他们所提出的判断和决策,对于这个事物本身来说,表象上是正确的,实际上对于事物整体的、长久的良性发展,起不到更加有效的积极效果。

而“旁观者”清,不能成立的理由,还有一个就是心态的问题。

旁观者”因为自己本身不是事物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身临其境中,所以,较之于“当事者”就明显缺少了急中生智的应变,缺少了如履薄冰的警醒,缺少了一夫当关的魄力,缺少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既无应变,其思考方式必然呆板;既无警醒,其危机意识必然淡泊;既无魄力,其行事方法必然保守;既无勇气,其心思胆识必然畏惧。对于这样的一个“旁观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说“旁观者清”呢?又有什么理由来折服其所作出的判断和决策的可信度呢?

到底是“当事者”迷?还是“旁观者”清?也许你自会明了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