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2009-11-24 12:20:25)
标签:
杂谈旁观者清原创杨子 |
分类: 杨子杂谈 |
作为“当事者”确实有“身在此山中”而无法纵览全局的茫然,也有因压力而做出草率行动的冲动,还有因主观臆断而思虑不全的偏颇,同时也会有因瞻前顾后而举棋不定的犹疑。但这就不能而因此说“旁观者”就清醒、就镇定、就周全、就果断。我觉得相对于“当事者”而言,作为“旁观者”存在着更加难以服众的理由,而成为旁观者清。
作为“当事者”自始至终都是与所发生的事物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作为“当事者”与发生的事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主体,是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旁观者”所看到的、了解到的只能是这个事物的一部分,或者是次要组成部分,不像“当事者”那样具有自始至终的连贯性,因而,作为“旁观者”对于所发生的事物解读,具有着本身的缺陷性,因而,他们所提出的判断和决策,对于这个事物本身来说,表象上是正确的,实际上对于事物整体的、长久的良性发展,起不到更加有效的积极效果。
而“旁观者”清,不能成立的理由,还有一个就是心态的问题。
“旁观者”因为自己本身不是事物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身临其境中,所以,较之于“当事者”就明显缺少了急中生智的应变,缺少了如履薄冰的警醒,缺少了一夫当关的魄力,缺少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既无应变,其思考方式必然呆板;既无警醒,其危机意识必然淡泊;既无魄力,其行事方法必然保守;既无勇气,其心思胆识必然畏惧。对于这样的一个“旁观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说“旁观者清”呢?又有什么理由来折服其所作出的判断和决策的可信度呢?
到底是“当事者”迷?还是“旁观者”清?也许你自会明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