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松鼠
松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6
  • 关注人气: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9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满分作文欣赏(一)

(2009-08-20 17:17:39)
标签:

教育

分类: 佳作欣赏

 

题目(70分):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摹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摹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

 

1、品味时尚(70分)

(一)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的收回眼光。

伊看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口味爱,口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盖头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

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识字的呢?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上了《品味时尚》杂志的主编,九斤老太便经常来城里探望。七斤本想给老太太报个老年大学,把老太太吓个半死,伊连忙摆手:“男男女女共处一室,都是有孙辈儿的人呢,怎么行呢?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好在老太耳聪目明,七斤便教了她念书读报,本看在伊很用心,便准备将最新潮的“火星文”一并教授给老太太,却不料,九斤老太脸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处,撇着伊的瘪嘴骂道:“祖宗文字不可乱改,我们那时谁敢乱改?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

这天,七斤没事做,便从口袋里拿出《品味时尚》的杂志,嚷嚷着要给九斤老太念一段文章。

老太的瘪嘴鼓了鼓,终没叨咕出一句话,便坐下听孙女读。

“38度的阳光温柔地在我微闭的睫毛上跳跃……”七斤声情并茂地读着,又不禁自我陶醉地闭了双眼。“啥玩意儿?”九斤老太几乎觉得自己耳背了。

“我的嘴角上扬,不禁定格成45度的微笑。”七斤自然不会理会老太的问题,继续半读半诵。“瞎折腾!”老太不屑地耸了耸肩。

“空气中弥漫着78摩卡或68度卡布奇诺的芬芳……”七斤略有不舍地放下杂志,期待着伊的夸赞。听得一头雾水的老太,看着孙女的眼神,局促不安起来,过了半天,还是将口头禅溜了出来:“哎哟,一代不如一代哪!”

什么什么呀!这叫“小资文”,这叫时尚,教你品味时尚你都不会!七斤脸上露出不屑神情。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才不会品味啥时尚!我走了,回乡下!”伊也怒了,迈着小步,伴着“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气鼓鼓地回到了乡下。

(四)

“奶奶,你太时尚了!城里现在都流行吃你那窝窝头,拎你那破蛇皮口袋,尤其是您那一句‘一代不如一代’火了!火了!!”七斤兴奋地在电话中嚷嚷,“您现在有空教我品时尚啊!”

九斤老太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望着破旧瓷碗中的几个硬面窝窝头,又联想到七斤衣服上故意张开的破旧洞洞,本想骂一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忽地又想到这又成了时尚,伊觉得不合身份。思来想去,一句话也说不出,便默默地挂了电话。

伊失了神,心里叨咕,“品味时尚,真是……”

【点评】

本文是一则故事新编,写好此类文章应注意三方面:一是对故事原意要有准确地了解;二是要找到“新编”故事与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合点”;三是“新编”的故事要合乎情理,与老故事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否则会牵强附会,弄笑话。

本文“九斤老太”“七斤”是鲁迅《风波》中的人物,九斤老太封建、保守、落后,七斤相对来说见过世面,本文就把两人放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仍旧保守,常念叨着“一代不如一代”无法接受新时代带来的一切变化,一个呢,不仅接受时尚,而且还是《时尚》杂志的主编,一个是抵触时尚,害怕时尚,另一个则是投身时尚,追逐时尚,最终时尚转了一圈,复古了,九斤老太却成了集时尚于一身,吃的窝窝头是城市流行的杂粮,用的蛇皮袋是巴黎T形台模特拎的时尚包包,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更是当代青年的流行语,在愉悦地阅读中,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有些时尚自己都把握不了风向,没有定力的人只能盲目跟风罢了,这种时尚不追也罢。这样的故事新编不仅切合本次作文题意,而且立意深刻,启迪人生。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书写、错别字

总分

40

24

6

70

 

 

2、品味时尚(69分)

    孔子那帮门生编了《论语》,老子门生见了,赶忙编了《老子》。一来二往,渐渐地,随着历史洪流,《荀子》《孟子》等书陆续出场。图书市场日渐火爆,不管什么圣人或者是庸人都能写本《某子》,以至于秦始皇焚书那会儿忙了好长一段的时间。现如今,中国可到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上不了大学,写书啊!那不是一姓蒋的被清华录取了吗?

    中国写书的人特多。主要分为作家、诗人、小说家、官员、学生、老师……以及罪犯、妓女、乞丐等等。

    我想这年头写书是时尚。

    当年明月写了本《明朝那些事儿》,卖得特火,腰包鼓鼓的,许多人眼馋了,不就把《明史》给翻成了白话文吗?那咱也会啊!于是《汉朝的那些事儿》《宋朝的那些事儿》相继粉墨登场。谈史倒是一种时尚,但没人去读老正的史书。总觉得文言文太深,然而这么深奥的文言文被他们翻译之后,还具有文化意义吗?难不成到咱孩子那辈时,李白、杜甫的诗也翻译成现代的?这种时尚,是对文化的污染。

    那些写书的“家”都特伤感,噢,不,应叫做“明媚的忧伤”,偶尔还会“放肆地微笑”,那些写书的,稍狂的号称不进作协,即使进去也要当主席,然后下一秒将作协解放;不狂的以至于不敢说自己是作家,只是自称为“小说家”,特别没自信,估计当年他的情书也是当小说写的;狂得不得了,却又藏得很深的,进入作协,当上了副科级干部,俨然一个“文化商人”,还办杂志,办比赛,整一帮穿着开裆裤、号称作家的大孩子当评委。

    我想那“文化商人”真算是“文化伤人”。化文字为利剑,将万千学子刺倒在文学殿堂之中,并且从中大获金钱,荣登文人富豪首名。真是春风得意了啊!但小心你寒风吹彻,冻死路边!我看过那本《最小说》的某期,其中内容无非早恋、逃课、叛逆、打架、抽烟……哥们儿,能不能整点儿别的,咱江苏高考卷上都说了:由于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好奇心太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您大人大量,少赚点儿钱,多积点儿公德。然而,当你的《小时代》发行之时,十万册三天结束,可见,思想上、行为上有偏差的人还是很多。

    咱这文章由于思想觉悟不高,很多内容都是观点,估计非得零分不可了,不过咱不怕,考不上大学,咱也去写书去!

    【点评】

    古人云:言为心声。有生命力的议论文应该是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高考作文同样是考生抒写真情体验,倾吐心灵激情的舞台。面对鱼目混珠、眼花缭乱的图书市场,小作者有独特的感受,批判当下流行的写书时尚,直击写书、出书这种趋利虚荣的不良心态,说穿了写书热是文化过热泛起的饱嗝,充斥着刺鼻的胃酸。文章列举现象,剖析心理,陈述利弊,无不让人心服口服,结尾处尤见神采,寓庄于谐,寓贬于褒,语言老到、犀利。这种原汁原味,实话实说的勇气,这种有感而发,针砭时弊的文风,是值得称赞和提倡的,与那种只会说“公理”“常理”“大道理”的鹦鹉学舌类的议论文不是一个档次。另告诉同学们,这类文章在《杂文》报上很多,如果觉得自己适合写的,不妨订一份读读。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书写、错别字

总分

40

24

5

69

 

 

3、品味时尚(68分)

    都道是“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其实未必。

    君不见嵇康、向秀的打铁铺前,总有钟会之流坐着华贵的车子,有些骄傲又有些渴慕地张望?

    君不见纳兰公子的诗作在京城广为流传,一时间黄发垂髫,共吟饮水词,并怡然自乐?

    君不见张爱玲的文集在各大城市均有销售,在各家书橱中总放在醒目的位置?

    他们都引发了时尚,时尚的追随者们喧闹着,激昂着,而那些时尚的缔造者们沉默着。

    品一品时尚,似乎如糖水般,甜中带腻,又如加上好的茶叶,没有静心浸泡就已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茶水在躁动不安的心中翻滚。

    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见到了那些时尚的缔造者。

    “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将醉也,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这岩岩孤松,这巍峨玉山,却在年仅39岁之时走上了刑场。他接过哥哥送来的古琴,给人间奏了最后一典《广陵散》,从此嵇康随《广陵散》一起,成为再也唤不回的绝响。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朋友替纳兰道出了心中孤寂。偶于园中拾得翠翘,也只得长叹一声,“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的寂寞,唯有自知。

    张家玲在年华老去之时,将自己彻底地封闭起来,她不愿以衰老的容颜示人,她情愿孤独。可人们说,这才是张爱玲,她的才华只有在寂寞中才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品一品时尚,似乎如一杯清咖,满口的苦,满心的涩。又如凉了的茶,一直从口中凉到心底。这是只属于时尚缔造者们的孤寂。

    突然间,听到张爱玲低低地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仿佛间明白了什么,那些时尚的缔造者们,毕生追寻的,也许不过是“懂得”二字。

    于是,当他们以寂寞创造时尚,穿越了历史,昔日的喧闹的追随已被时间沉淀,在今天,总会有人,静静地欣赏。

    总有人对魏晋风流真心地仰望,从而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平庸;总有人在静谧的夜晚浅斟低唱,“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总有人回想起张爱玲的一生,如蝴蝶般在岁月的风尘中翻飞出美丽,心中涌起怜惜。

    时尚,当其穿越了时间,缔造者们一定会在时间的隧道中,觅到知音。

    品一品时尚,似青顶之中的极品——天目,于七浸七泡之中,洗净了躁动,浸淡了寂寞,生命的清香留于唇齿之间,便是经得起岁月沉淀的相知,相惜。

    【点评】

    时尚与经典,流行与永恒,似乎既矛盾又统一,从时尚到经典,从流行到永恒又该如何跨度呢?那取决于时尚缔造者们本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内在精神,外在气质,例如本文所提到的嵇康、向秀之独立人格、纳兰公子之真性情、张爱玲之震世才华,惟有如此,这一时兴起之尚方可成为代代流行永恒之经典。文章没有停留在对时尚的表面分析、现象列举上,而是深刻地一步步地剖析时尚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并且明白地告诉读者,经得起岁月的冲刷沉淀的时尚必然会成为经典。

    一篇文章有一个过人之处就值得称赞了,再次细读发现,文章还有一处亮点,即文中第6、11、16节均用比喻,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语意层层递进,更显其匠心独运,虽说文章本天成,但是行文前的精细构思是必须的。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书写、错别字

总分

40

23

5

68

 

 

4、品味时尚(69分)

    当“非主流”成为主流,我们应当何去何从?当歌手海鸣威替代了作家海明威,桑提亚哥是否会心疼?品味时尚,我承认其中存在创新与高雅;品味时尚,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些经典不容恶搞,有些时尚应当退让。

    曾经,萌芽网站抛出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郭敬明、韩寒、鲁迅,哪个更伟大?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前两者的得票数远远高于鲁迅,这个用笔尖战斗的孤独者只有可怜的几票。网友的理由竟然是:鲁迅的文字干涩无味,没心情去看,而小四、寒寒的文字时尚可爱,玩世不恭,当然愿意读。我无法解读这种理由背后深邃的民族性心理,但我认为,郭、韩之类的所谓“时尚”不妨流行,但这决不会也决不允许它们撼动鲁迅等人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传统以及中国人应有的脊骨。昔日鲁迅的孤独是因为浑浑噩噩的看客与无生的国民,而今鲁迅的孤独竟然是所谓“时尚”一手造成,岂可怪也欤?

    前日,中国最美的声音消逝了,那个二十五年如一日将一生心血倾注于电视播音事业上的罗京离开了。这个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电视人以近乎神话的零错误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联想前几年一直叫嚷着要给《新闻联播》换脸的声音,我又对时尚有了更切肤的感触,作为央视的“招牌”,罗京几乎不敢随意理发,因工作需要,他终年只能穿一成不变的正装,也许他注定与“时尚”无缘。待他走后,身后是无数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为他祈祷,默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罗京的形象已沉淀为一种经典,尽管无缘时尚,却注定受人敬仰。无论时尚与否,坚持本色,一生执著,亦能成为传奇。

    热爱经典,因为它的美丽,它的雅致;拒绝“时尚”,因为它的浮躁,它的伪善。我知道,苏东坡一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旧传下光耀千古的名篇,万世留香;我知道,辜鸿铭一世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然为中外学者铭记,终成一代狂士怪杰。

    今天的我们,难道愿意随“时”之波,逐“尚”之流,引领今天的“时尚”,成为明天的笑柄?

    【点评】

    在别人看来无从下手的文章,小作者却有举重若轻之能力,看了本篇文章,觉得仿佛是课堂上的某次轻松简短的发言,不是三段式的规矩议论文,也没有层层透析之理,但是文中明明白白的主旨就显示小作者思维的清晰,一两个时事之例就显示小作者对时事、周围生活的关注,且能边叙边议,首尾呼应,反问有力,结尾更是显示小作者深谙为文之道,这样的文章不妨学着写写。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书写、错别字

总分

40

24

5

69

 

 

5、品味时尚(66

    我初中的时候,有一阵子沉迷在安妮宝贝的世界里,《清醒记》也好,《再见薇安》也好,读了无数遍。我渐渐地沉迷在那颓废的空气里不能自拔了。瘦弱的面色苍白的女子涂着厚厚的烟熏妆,细长的手指还夹着一支女烟。这样的照片在当时是我的最爱。

    听王菲的歌,听她在那儿用沙沙地然而又干脆的声音吟出平实却让人心醉的词句,有点气若游丝,于是,日复一日地,我开始厌世。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开灯,不睡觉,呆坐在床上,一整夜一整夜,我也开始喝酒,然而也以为很酷,全没有想到“有害健康”之类。

    我想到过死,时时想,用小刀的刀片在手腕处划上一条又一条。有一次上学时,看见不远处一辆汽车呼啸而来,我想:只要拉一下油门,一切都可以结束了。然而我犹豫了一下,橘黄色的车灯划破了清晨微凉的空气,与我擦肩而过。马路上空荡荡的。我依旧平安地去了学校。我突然不明白生的意义,迷失在了安妮宝贝的文字里,迷失在了那流行的时尚空气里。

    直到有一天,同年级的一个男生猝死。我突然觉得心头猛地一击,我看见他班上那些同学破碎的脸,他母亲绝望的哭声。全然没有想到,一个生命的离开会带来如此的悲伤。我也哭得站都站不起来。我想,刹那间我有点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活。

    我读到《我与地坛》,我读到三毛的《温柔的夜》和《万水千山走遍》,我读到仓央嘉措的诗集。那些经时光的淘洗留存下来的经典,那些曾经的时尚。

    史铁生说:“死是一个最终会到来的节日。”他还说:“地坛这么大,每一平方米都有我的车辙,然而,有我车辙的地方也印着母亲的脚印。”三毛说:“那些失去亲人的痛苦,我愿意一人承担。”

    我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我活着,是为了在我熬夜的日子里急白了头的母亲,是为了在做手术晚上紧紧抱住我睡的父亲,是为了那些我朝夕相处的同学,是为了陌生人那友好的一笑。

    不管时尚的指针指向哪里,不管颓废的风气还要流行多久,我的心里已点亮了一盏明灯,青春的迷惘和盲目将离我远去,我也将投身于那些早已过去的“时尚”,张爱玲也好,曹雪芹也好,苏轼、李白也好,就让这些来荡涤我的心灵,擦拭我的灵魂。

    【点评】

    记得某位少年的那句时尚的话:“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用这句话来概括这代孩子的特点或许是恰如其分的。小作者迷恋在安妮宝贝颓废的时尚中,从行为到思想完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令人担忧。然而令我感动的是小作者并没有一味的忧伤,或者说虚假的明媚,是那些曾经时尚,永恒的经典让他合情合理地完成了从忧伤到明媚的转变,至此,主旨也非常明白。

我想,如果忽视人在充满矛盾世界中的内心体验,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了。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一定要注意塑造学生以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引导学生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自己。真实又是作文的生命力,但是没有内在真实支撑的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其实也是本篇作文的一个优点,当然本文的语言还需要再打磨。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书写、错别字

总分

40

22

4

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