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2016-01-14 13:53:47)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人智慧

http://s10/mw690/0021vdwOgy6I7DsQ5hD59&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Ken Jay 2008年摄于Matterhorn Peak in Switzerland 北纬46° 很少发生的幻日和Parry 晕很少出现在这么南的纬度
 

不常见日晕之Parry 弧

Parry 弧:这个弧是由航海家William Edward Parry于1820年4月8日首先描述的。当时他的船正停在加拿大 Actic的Melville Island。大百科称为上下内晕珥,不够确切,但若提到这个名字,我们要知道是啥。因其实它形态很多。我们可以直接称它Parry 弧或者派氏弧。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42700-1-1.html 

http://s9/mw690/0021vdwOgy6I7hIeGso78&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上图 Loren Hall,在Rome,Georgia,UA (北纬33.7°) 拍于1991年早春的下午


 

随太阳高度变化的Parry 弧的变化

http://s12/mw690/0021vdwOgy6I7hUZgxB9b&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模糊的22°日晕和上切弧(upper tangent arcs)也包含在模型里作为Parry 弧呈现的参考。

太阳高度0°时,上部内凸的Parry 弧与上切弧几乎一致

当太阳升起,上部内凸弧(upper sunvex Parry arc)逐渐向上分离并且,上部外凸parry 弧(upper suncave Parry arc)也逐渐显现并接近上切弧。

太阳 25°以上较低的下部内凸弧(lower sunvex Parry arc)开始显露

 

为了看这个罕见的Parry 日晕,预测它们出现的太阳高度并且和由金字塔冰晶形成的晕或Lowitz 弧相鉴别。

Parry 弧几乎永远与上下切弧结伴出。

 

Parry 弧的 光路图

http://s13/mw690/0021vdwOgy6I7jBZrS44c&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Parry 弧的图片
 

 http://s5/mw690/0021vdwOgy6I7o4Ptvm74&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Blackcomb Mountain,BC,Canada (北纬50.3°左右)Lynn Fink 摄于2002年1月16日  太阳升高20°


http://s11/mw690/0021vdwOgy6I7qWyfZU4a&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http://s10/mw690/0021vdwOgy6I7qWY5y999&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明亮的上部内凸parry 弧

Toivo Sikkinen 2009年8月14日摄于Kuusamo,Finland。 大约北纬65.8°http://s13/mw690/0021vdwOgy6I7CdchHu3c&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 

不常见日晕之 Lowitz arcs

这是Lowitz 在1794年报道的,故以他来命名。大百科称它为日珥。但叫Lowitz 弧或罗氏弧更合适。

 

http://s1/mw690/0021vdwOgy6I7sZTY4040&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http://s9/mw690/0021vdwOgy6I7t2kXNK98&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Lowitz 弧是最有争议的晕。他们第一次于1790年被记录。但直至1990年他们的存在还受到怀疑。现在因为网络的传播,数码的普及,很容易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网络交流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影像产生让人们对它的兴趣逐渐增加。但Lowitz 弧还是很少。它们存在很短暂,微弱且模糊。

如何寻找lowitz 弧呢?传统方法是沿着幻日到22°日晕边。但是需看其他的特征,在22°弧的10 和2点钟方向,Lowitz 弧和日晕接触的地方经常会更亮些。相反,靠近幻日处的22°晕会弱一些。上Lowitz 弧则最常见的是在22°日晕正上方。

 

Lowitz 弧与Parry 弧紧密相关 且 上 Lowitz 弧总是与上部外凸Parry 弧(suncave Parry arc)相切。因此要仔细查看Parry 弧和上切弧之间。如果幸运的话,一个微弱的Lowitz 弧可能会在弯向下方处被看到。当太阳很低或者双“V”的上切和上部外凸Parry 弧可见的话,也要看看中间有没有触及Parry的Lowitz 弧。【云注:这一段读着很有意思,三种弧在一起形成非常好看的线形图】

 

形成这段过于科学看此篇的链接吧。。。

 

Luwitz 弧精彩实例

http://s16/mw690/0021vdwOgy6I7uGZAcf3f&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Lowitz 弧 位于Atlantic Ocean.Gary Aaunders 摄于20505年 9月12日从33000ft的飞机上

 

 

http://s9/mw690/0021vdwOgy6I7v21ICY18&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高日晕影像,Pennina Neumann 摄于2007年3月7日 的以色列。大约北纬31°左右

    高太阳的位置使侧边的Lowitz 弧只显示了下面的部分,而上弧很弱看不清。

    有趣的是这个和Tobia是Lowitz 第一次有争议的记录的弧几乎一样。

  

http://s10/mw690/0021vdwOgy6I7EaHe0V79&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Jari Luomanen 于2006年1月22日摄于芬兰的Sahalahti。呈现了Lowitz 弧的两个组合,见箭头处。【可以参照前面的模拟图去看】

 

 

http://s7/mw690/0021vdwOgy6I7EquyUKb6&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Lori C 于12月23日 在加拿大的King City,(北纬44°)气温零下9°

-----------------------------------------------------------------------------------

不常见日晕之 Moilanen Arc

这个弧的名字是由芬兰的日晕学专家Jarmo Moilanen 发现后命名的http://s1/mw690/0021vdwOgy6I7F0mXSg00&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http://s12/mw690/0021vdwOgy6I7Fkxq7F1b&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Steinar Midtskogen 摄于2007年 12月 16日

这个很少见的位于太阳和22°晕上切弧中间的“V”字弧随着太阳的高度而变化。在自然界中已经被观察到,但显然更经常出现在由机器制造雪过程的钻石尘中形成。可以看到上面的Oslo 显示在很多摄影作品里但是Moilanen 弧仅仅在Steinar Midtskogen里显现。

 

不常见日晕Moilanen 弧的图例

http://s1/mw690/0021vdwOgy6I7G9tUdi40&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Marko,2008年12月5日 摄于Rovaniemi/罗瓦涅米,芬兰 北纬66.27 °

http://s16/mw690/0021vdwOgy6I7Gu7df1ff&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Zen Roxy 摄于Flickr,Norway 北纬59.6°

不常见日晕之 Kern 弧

http://s16/mw690/0021vdwOgy6I7HfQear6f&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第一次的Kern 弧是由Marko Mikkila 在芬兰的Sotkamo 北纬 64°于2007年12月17日拍摄到的。

 

非常非常少见的Kern 弧是很弱的上面的环形这个环较低且明亮的部分是我们熟悉的环天顶弧(circumzenithal arc)

 

http://s13/mw690/0021vdwOgy6I7HPVyby1c&690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TITLE="[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Parry 弧,Lowitz 弧和Moilanen 弧" />

Kern 完全环绕天定,然而我们熟悉的环天顶弧进是部分环绕。可见的的Kern 包括1970年著名的Saskatoon 显示在内也很少。在Marko 之前从来木有被拍到过

 

机制:Kern 弧很接近环天顶弧,所以像后者一样,他的形成也是广西进入水平的盘状晶体并且通过一个接近垂直面离开。然后kern 弧光线经历一个内部的反射后于60°角到离开面。它们扭曲的光路是不可能像常规六角形晶体一样除非它们几乎是非常规的厚垂直的柱体。【更多机械的光线的原理参照提供的主网站网址】

 

【云注:关于kern 弧 没有找到更多的照片,而此文示意图也足够清晰说明问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