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呢看见过多少精彩-46°日晕及上/外侧晕弧

(2016-01-14 13:53:23)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人智慧

继续上篇-不常见日晕

http://s2/mw690/0021vdwOgy6I7LTFwMF51&690

46°日晕,Bertram Radelow 摄于2009年12月14日 Davos,Switzerland 北纬46°左右

 


120°幻日及幻日环   Pauli Hanninen摄于Levi skiresort,Finnish Lapland/芬兰拉普兰的利维雪场北纬67.8左右 http://sploid.gizmodo.com/incredible-sky-event-looks-like-aliens-spaceships-comin-1456604943 

 

http://s8/mw690/0021vdwOgy6I6KQr0Ync7&690

 

Part2 各论 -不常见日晕

46°halo                      46°日晕

Supra/infralateral arc        上/外侧晕弧

Parry Arcs                    彩晕弧

Lowitz Arcs                   Lowitz 弧/罗威茨弧

Moilanene arc                 Moilanene 弧

Kern Arcs                     Kern 弧/克恩弧

Wegener arc                   Wegener 弧/魏格纳弧

120°parhelia                 120 幻日

44° parhelia                 44°幻日

subhorizon arcs               亚层弧

Pyramidal ---circular halos    环状晕

          ---9°halo          9°晕

 

怎么这些晕就不常见了呢?

http://s14/mw690/0021vdwOgy6I6LJkQSVed&690


为啥子有些晕不常见,为什么46°晕远远少于22°晕?

冰晶质量  冰晶表面常会受损不是很完美。而柱状晶体的两个底面是最易受损的,所以和它有关的弧就会看见的少,例如 46°弧,supra/infralateral arc 上/外侧弧

排列顺序和冰晶的大小  有很多弧需要精准的冰晶排列,而大的冰晶(0.1mm或更大)是排列最好的,但却又是最易受损的

大的晕和散色色彩  有些晕很大,他们的色彩也很容易发散,因此它们会比较暗淡,即使柱状警惕的两个底面非常完美了,它们仍然总是比22°晕要弱6倍左右
http://s9/mw690/0021vdwOgy6I6LJMKJWc8&690

 

 

下两张图是本文的不常见晕(没包括更罕见的晕)

http://s12/mw690/0021vdwOgy6I6LRqavxeb&690
上面的下方两张图来源  http://extremeinstability.com/2010-11-7.html 

 


http://s6/mw690/0021vdwOgy6I6LUzWJL05&690

上两图包含的较相对常见的不常见弧,各种少见现象共几十种。一方面由于有些光学现象过于罕见相关资料有限,只是零星记录,上图未给予定位,而有一些来源于首次报道人名的现象木有更好的翻译,故以名字推译

 

 

【不常见日晕之46°晕】

46°晕少见且巨大。从太阳两个臂扩展到整个天空。颜色也非常好发散,内存伴有红色的彩蛋看不到真正的蓝色和绿色

但是,如果你看见非常巨大的彩色的晕两倍距离于22°晕,那个可能不是46°晕。与46°晕相关的supra/infralateral arcs 上/外侧弧位于类似的位置常常会弄错

 

不常见日晕之 46°晕 实例与模拟图

http://s6/mw690/0021vdwOgy6I6NaxRM975&690

左图 Jon Oldroy 摄于Halley 5,Brunt Ice Shelf, Coats Land/南极站点?

右图 HaloSim的模拟图示各个晕的名称如下

a. 46°环;b.faint supralateral arc 微弱的上侧晕弧; c. faint infralateral arc 微弱的外侧晕弧; d. parhelic circles 幻日环; e. 22°晕; f.Parhelia 幻日; g . tangernt arc 切弧(上);h. suncave Parry (未查及对应术语);j. circumzenithal arc 环天顶弧

涉及冰晶形状: 任意形状 54%,柱状20%,Parry冰晶 4%,扁平盘状 22%

冰晶方向:不一致性

 

不常见日晕 46°晕的的形成

http://s9/mw690/0021vdwOgy6I6OhiyDec8&690

http://s4/mw690/0021vdwOgy6I6QkhWlZf3&690
上图 是关于22°,46°日晕以及supra/infralateral arc (上/外侧晕弧)形成有关。

当光线通过柱状晶体的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时形成上外侧晕弧,所以他们的形成和来自于随意排列的晶体的46°晕弧的光路是一致的。

但当定向的柱形冰晶有很大的楔角时发生了什么,还有等距和大的冰晶呢?

上图随着tilts 数据逐渐增大,当tilts 达到3°时,清晰的外侧和上侧晕弧在幻日环上形成尖顶。

当tilts 更大点,晕弧的内侧缘变得更圆。tilts 从5-8°时,和真的46°晕就很难区分了。

35°的tilts 时产生的46°和22°晕看起来就和那些随意方向排列的晶体形成的一样了。

 

有一些例子的46°晕和上侧晕弧没有什么区别。有一些的46°晕实际上是由摇摆的柱状晶体形成。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0EN00SIGG.gif,这段太拗口了。总之是形成复杂,有时难以区分。非完整22°或46°晕时特别是后者得仔细鉴别

 

 

这是46°晕还是上外切弧 ? (Is it a 46 °halo or /supra/infralateral arc?)

supralateral acr +46 °halo

 

http://s5/mw690/0021vdwOgy6I7aokUvid4&690

上/外侧晕弧(supralateral/infralateral arc)还是46°晕?

46°晕非常少见。绝大多数能看见的2倍宽度离太阳两倍宽度于22°晕的片段都是上侧晕弧或外侧晕弧。下面有一些来帮出区别于46°晕的方法。使用尽可能多的标准来下结论。

 

太阳的高度: 上侧晕弧不可能在太阳高于32°的时候形成。然而,当太阳为很高时能形成外侧晕弧(infralateral)或环地平弧(Circumhorizon arc) 在大约46°高度角的太阳下面。 

http://s13/mw690/0021vdwOgy6I7ab2pGIdc&690


http://s3/mw690/0021vdwOgy6I7b0QQ5cd2&690

http://s6/mw690/0021vdwOgy6I7cqWPf785&690

http://s1/mw690/0021vdwOgy6I7cqODja90&690

亮度的影响 

46°晕的环的亮度比较均匀,而上侧晕弧(supralateral arc) 则在顶部是最亮的当太阳15°高度时,但是会受云的变化影响。

 

色彩

上侧晕弧比46°晕有跟多的明亮的色彩。若蓝色和绿色的存在则强烈提示是上侧晕弧。但彩色并不能作为是谁或不是的依据。

 

 

【不常见日晕之上侧和外侧晕弧supra/infralateral arc】

上面已经提及,这里就简单说一下。 http://s3/mw690/0021vdwOgy6I7d4064272&690
光路图如上,模拟图上 上侧晕弧和外侧晕弧交叉于幻日环并形成顶尖。

 

通常只有片段显示色彩鲜亮。他们的形状随着太阳的高度发生较大的变化。上侧晕弧就像与之相关的环天顶弧一样只想爱太阳高度低于32°时形成。

 

小的片段有时很难喝46°日晕分开。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的46°日晕报道都可能是上侧晕弧。

 

上侧晕弧(Supralateral arc)的实际图片


http://s3/mw690/0021vdwOgy6I7dGSnh892&690

2001年2月显示于英格兰北部和中部的复杂光学现象

Malcolm Garland 摄  当时太阳22°高。水平的柱状冰晶形成了上侧晕弧和明亮的上切弧。相比切弧较弱亮度的22°日晕提示外侧的晕不是46°晕而是上侧晕弧。

背景是HaloSim3 模拟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