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辉解析】2013年6月5日宁波市鄞州区事业单位面试题
(2013-06-14 15:33:32)
标签:
2013年6月5日宁波市鄞州区事业单位面试题徐书辉解析教育 |
分类: 面试真题解析 |
孙啸林面试真题解析
(
——————————专注★专业——————————
【徐书辉解析】2013年6月5日宁波市鄞州区事业单位面试题
1、对敬、静的理解,结合自身,谈一下你的看法?
【徐书辉解析】敬,是一种胸怀,代表着尊重,敬重,反应一个人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万物一体;静,是一种境界,代表着理性,沉着,反应一个人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如果只敬不静,可能会妄自菲薄,如“此间乐,不思蜀”;而如果只静不敬,则可能会误入歧途,如秦桧、和绅;只有敬、静结合,才可能既不被名利迷惑,又不会盲目冲动,如诸葛孔明;结合自身,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敬畏法律,要清正廉洁,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2、你撰写一份工作方案,交给副科长不满意,因时间来不及,副科长也没有修改直接把方案交到会议上讨论,科长对这个方案很满意,副科长却在会上把你的功劳也说成他的成绩,你怎么办?
【徐书辉解析】一是不争。二是做好本职。三是一如继往的服从领导,私下不议论。团结才是力量。
3、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你对此事的看法?
【徐书辉解析】对于在文物上留刻,我想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不赞同,毕竟文物不可再生,其被损的价值也不可估算。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西游记》上的“孙悟空到此一游”到文人骚客刻字留念,可以说“某某某到此一游”深入人心。凭心而论,谁没有“到此一游”留念的冲动?可是不同的是如果是名人墨客留念,可能会成为文物,但如“丁锦昊”此无名小卒留念,就会招来骂声一片,为什么相同的刻字留念的做法,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我认为这并不是谁的素质高低的问题,而是刻字者是否是名人的原因。因此,面对众口一词的指责,我想说的是指责别人很容易,约束自己不容易。尤其是当媒体无休止的夸大、究根溯源之后,我们发现,丁锦昊不过一小学生,而他小小年级却被扣上了道德缺失的大帽子,至此,我想说,媒体究竟想吸引眼球,还是想毁了一个孩子?媒体的作法,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刻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刻字是无心之失,那么,“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报道,就是利益的驱使,其面目尤为可憎,让人不免感叹:雾里看花,真真假假。当然,事情既然出来,我认为对此既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也不能在伤疤上洒盐,尤其是向这位小学生身上洒盐,毕竟这有历史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原因,更有教育的因素,管理的缺位,小学生更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关爱,这样他们才能明辩事非,健康成长,以后不再犯错。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冷静的思考国内不少“到此一游”的背后原因,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冷酷的谴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