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公考面师孙啸林
公考面师孙啸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472
  • 关注人气:1,6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林:把生命的句号画圆

(2011-03-20 21:04:58)
标签:

侯林

巴中市

铁血丹心

电烤炉

永不放弃

招警

2011

杂谈

分类: 文章摘要

  他出身农家,毕业于名牌大学,却毅然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从警15年来,这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巴山汉子胸怀百姓疾苦,为挚爱的公安事业倾尽毕生热血。一生清贫、甘于奉献,百姓敬他为“侯警官”、“背篓警察”,同事们亲切地唤他“侯哥”。

  2010年5月28日,他永远地走了,年轻的生命被定格在37岁的年轮上。即使身高不过1.68米,即使因病痛的折磨而越显文弱,但他——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指挥中心教导员侯林,却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最高大的背影。

  如果生命是一条向前延伸的直线,头顶国徽的侯林始终义无反顾、甘于奉献,执着追求他完美的“警察人生”;如果生命是一片有待渲染的空白,侯林奉献了有限的青春和热血,执着地涂满了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大爱;如果生命是一段百转千回的旅程,侯林为自己短暂的一生画圆了最完美的句号……谈到侯林的过早离去,许多老百姓黯然神伤地说:“他不是病死的,是为了我们累死的。”

  铁血丹心铸警魂,260个字照亮了短暂却伟大的一生

  “其实五年前,我就知道自己患的是肝硬化,但我谁都没说,包括我的家人。那时我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没了回头路!我当时想,我要选择家吗?我在努力地尽好做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成功吗?回首过去五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在珍惜不多的分分秒秒!但现在我生命垂危,看着床前年迈的父母双亲、还未成年的女儿和深爱的妻子,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一个尽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为了事业,我选择了工作,这样我就可以忘记身体上的病痛。七年多来,我和同事们风雨同舟,团结共进,每当我想出好的工作对策和办法而被领导和同事们采纳并推行时,是我最大的快乐……”2010年3月20日,侯林在北京佑安医院治疗期间给巴中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局长戴选才发去了这样一条短信。

  短信中的260个字就是侯林对短暂一生的自我总结,虽然对父母妻儿满怀愧疚,却从未言及后悔二字;虽然被病魔缠身忍受巨大的痛楚,但仍坚守岗位“痛并快乐着”。

  平凡人生酬壮志,乡亲们亲切敬他为“背篓警察”

  1996年,侯林从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被分配到巴州公安分局办公室。没到三个月,侯林自认对公安业务工作生疏,主动申请下基层锻炼。白天在旧礼堂里办公,晚上睡八元的地铺,他凭着一股子“拼命三郎”精神,克服各种困难。

  巴中是革命老区、贫穷山区,基层乡镇办公条件异常艰苦。柳林派出所辖区内有近六万人口,加上纠错信息量高达40%以上,侯林在户籍管理上创新推出了“一图(辖区的地形图)、一表(村民居住分布表)、一卡(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卡)”的“三个一”工作法,并迅速实践于工作中。自1997年5月至1998年底,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用背篓送证到乡亲们手里达7600余本,平均每天超过14本。

  柔情侠骨为乡亲,他不愧为农民的儿子

  “我们的祖辈、父辈都是农民,挣钱的艰辛我们都清楚,给他们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就当是在为了自己的亲戚、家人办事,才能心安理得啊!”侯林是农民的儿子,身着警服头顶警徽的他用满腔赤诚回报人民的养育,任劳任怨地反哺党的培养。

  在接手柳林户籍工作不久,他便推出了老弱病残、学生优先受理的“绿色通道”。对朋友、对同事及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真心相待。“老实说,侯林待人率真的有时冒傻气。”朋友这样说他。 “这是我应该做的。”侯林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一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然而,就是这句朴实的话语勾勒出了他鲜明坚毅的轮廓。

  呕心沥血履职责,在病痛的折磨中仍选择默默奉献

  2004年侯林检查出是“肝纤维化”,加上他本就患有慢性乙肝,医生曾多次告诫他一定要注意休息、定期检查,否则患肝癌的可能性很大。除了妻子,侯林并未将这个情况告诉任何人。看着日渐消瘦的丈夫,妻子希望侯林能够申请调离到稍微轻松一些的岗位上,他却选择了痛苦的沉默。为了隐瞒病情继续工作,侯林一直咬牙坚持着,只是,他的办公室又多了“三件宝”,电烤炉、枕头和绷带。每当肝区疼痛时,他就用枕头压一压、用电烤炉烤一烤、用绷带勒一勒。

  侯林曾说,干好工作,就是要想领导没想到的,做领导没说到的,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正是这份强烈的责任心与坚韧的意志,无时无刻激励着病中的侯林全身心投入到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中。   

  奉献大爱舍小家,女儿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他打一次乒乓球

  在生活中,侯林一家乐守清贫,但这对节俭得有些吝啬的夫妻却对同事和朋友异常大方。单位的1000元困难家庭补助,侯林一直都让给其他的战友。住院期间,当侯林得知12岁的张治强患有尿毒症,他仍拖着病体来到孩子的病室,拿出1000元交给其父母用于治病。在送给孩子的两本书上,侯林的赠言笔力刚劲:“苦难的童年也许是你人生的一笔难得财富,愿小治强永不放弃、志勇坚定……”可谁知道,侯林前往北京治病时,因费用紧缺,万不得已只好向单位告借。他一再告诉妻子要打好借条,要将还款时间定具体。

  侯林非常疼爱女儿,为了鼓励女儿好好学习,他曾跑遍整个巴中市只为买一本书。侯林知道女儿喜欢打乒乓球,承诺一定会带女儿打一场球,然而他却失信了。“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但是爸爸没能完成。”女儿遗憾地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