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面试经历感悟
(2008-12-17 19:34:37)
标签:
求职经历杂谈 |
与“恶人”斗法,征服摩根斯坦利苛刻面试官。
因为拥有接近3.9 的学积分和在美林的暑期工作经历,我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几乎所有大型投资银行的初次面试;然后,凭借充分的准备和逐渐娴熟起来的技巧,我又在所有公司的第二轮面试中过五关斩六将,一次次地飞往纽约,接受最后的考验。
进入第二轮面试,常常是应试者同时面对两个人提问,半小时后,再迈入另外一个房间,接受同一家公司另两位银行家的评判。
两位考官,常常一个扮“好人”,一个扮“恶人”。
与摩根斯坦利进行第二轮面试时,我就曾经成功地把“恶人”感化成了“好人”。
那天上午9 点,我准时走进约好的房间,两位男士早已经在那里等候。其中一人友好地站起来,热情地说:“子墨,你好。我是Mike ,M&A 的董事。这位是我的同事,Merchant
Banking 的经理,Rob 。”
一见Rob 好似阴天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一定是那个“恶人”。
“为什么对投资银行感兴趣?是因为钱,还是因为喜欢接受挑战?”
好人Mike 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如同一份押中了50 %的试卷,前一半在复习范围之内,后一半却只好临场发挥。比临场发挥还折磨人的是,这个问题让人左右为难:虽然无论对本科毕业生还是MBA ,投行的起薪确实高于平均水平,但如果你的答案是钱,你会被看作“贪婪”,如果答案是挑战,又会被视为“虚伪”。
我该怎么办?
此情此景,我想我只能避重就轻,搬出倒背如流的老套路:“投资银行最吸引我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首先,我可以学习到很多技能,比如,评估资产价值,帮助企业融资,协助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把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有谈判以及如何与律师、会计师一起创造出最好的交易架构;其次,投资银行集中了许多聪明能干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他们一起工作,我一定会有收获;第三,美国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市场功不可没,我希望通过投资银行的工作,近距离地观察资本市场如何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对投行感兴趣是因为我非常适合投行的工作……”
设计这样的答案,“首先”是为了告诉对方,我了解投行的业务,“其次”是一半奉承一半真心,当然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倆人高兴,“第三”是表明我还有宏观的视野,最后,之所以又把“自我表扬一二三四”加了进去,哪怕有些答非所问,是因为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诠释自己的机会。而且,我必须为自己赢得时间,必须在滚瓜烂熟地背诵“台词”时,腾出一半大脑,认真地思考“钱和挑战”,我到底该如何应对。
“做投资银行的确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但是钱呢?钱重要吗?”“恶人”Rob 果然看穿了我的小把戏,将了我一军。
“不能否认,投行的薪酬是有诱惑力的,但是如果以一周工作八九十小时来计算,分析员每小时的薪酬又能比在麦当劳打工高多少呢?人应该有长远的目光,作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工作,最重要的不是薪酬有多少,而是你学到了什么,能让你终生受益。”
短短的几句话,我眼看着Rob 的表情阴转多云,又多云转晴。我知道,我的左右逢源又帮我逃过了一劫。
其实,即便以每周工作100 小时来计算,投行分析员每小时的工资还是远远高于麦当劳的员工。但在美林的那个夏天,我却常听到分析员们用“麦当劳”的比喻来自嘲。Rob 大概并没有想到,我会说起他们的行话,这让他干脆摘掉了“恶人”的面具,也让我们在此后的20 多分钟里相谈甚欢。
在通往摩根斯坦利的道路上,我又向前挺进了一大步。
在一家投行的前两轮面试中,通常要接受五六个人的“拷问”,到纽约参加最后一轮面试,则要在一天之内至少见8 个人。这么多轮面试成百上千的问题中,“钱”的问题并不算刁钻,Rob 也不算最恶的“恶人”。
参加摩根斯坦利的最后一轮面试时,一位分析员刚走进会议室,样子就让我颇为意外:他的衬衣袖子高高地挽起,领带歪斜着挂在胸前,双眼还布满了通红的血丝。面无表情地与我握手寒暄后,他不动声色地发问了:“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薪水有两种支付方式:一年12000 美元,一次性全部给你;同样一年12000 美元,按月支付,每月1000 美元。你会怎么选择?”
我心里“嘭”地一跳,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我嘱咐自己千万别慌,刚要迅速回答,却又突然意识到,如果简单地说选择第一种,答案太过绝对了。
我想,我不如搬出课本里的名词:“这取决于现在的实际利率。如果实际利率是正数,我选择第一种;如果是负数,我选择第二种;如果是零,两者一样。同时,我还会考虑机会成本,即便实际利率是负数,假如有好的投资机会能带来更多的回报,我还是会选择第一种。”
说完这一长串的答案,我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因为我知道回答这类问题时,相对于答案本身,思考的过程更被看重。
“一般人都说选择第一种,你还不错,考虑得很周全!”淡淡的一句点评后,他并没有就此罢休,“那实际利率又是什么呢?”
“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幸好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荒废,我在心里庆幸。
“现在的联储基金利率是多少?通货膨胀率在什么水平?”
这一次,我真的被问住了!我实在想不通,我与他素昧平生,他何苦这么咄咄逼人呢?
准备面试时,我就告诉自己要秉承一个原则:不懂的千万不能装懂,不知道的更不能胡编乱造。于是,我老老实实地回答:“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过如果需要,我回去查清楚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你。”
后来,我的确听说过一个中国女孩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告诉面试她的美国人,说她的最爱是开赛车。乖巧的东方瓷娃娃却热爱西方式的疯狂和刺激,这让从小就不说谎的美国人信以为真,神魂颠倒。然而,公司里的中国同事却一语道破天机,斩钉截铁地说这个女孩是在杜撰。结果可想而知,空欢喜一场的美国人发现,乖巧的“瓷娃娃”居然连驾照都没有,于是高呼上当受骗,而那个中国女孩,自然也无缘那份工作。
好在当年我并没有花言巧语,还表现得虚心好学,那位分析员似乎也受到了感染,表情缓和了许多。但是,他却依旧不依不饶,又提出一个通常只有咨询公司才会问的智力测验:“9 个硬币,有一个重量和其他的不一样,你用两只手,最多几次可以找出这枚特殊的硬币?”
“三次。”我不服输地飞快回答。
“还是9 枚硬币,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两次就可以找出这枚特殊的硬币,这个条件应该怎么修改?”
“告诉我这枚特殊的硬币比其他的硬币重还是轻。”
` 当我再一次以飞快的速度给出了正确答案,他终于低声说了句“Good ”,然后问,“你现在有没有其他投行提供的工作?一共有几个?是哪些公司?”
笑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嘴角,他的表情终于不再横眉冷对,提的问题也终于走上了正轨。
最后一轮面试时,这几乎是一个肯定会被问到的问题。如果答案是没有,那说明你是个不名一文的失败者,似乎只有得到其他投行的认可,才能证明你是个人见人爱的杰出人才。
对此,两手空空的同学只能胆战心惊,含糊其词:“我刚刚结束了两个公司的面试,现在还在等消息……”
而我,却总是理直气壮,如实回答。谁让那阵子我一直都沉浸在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的成就感中呢?
先后经历了9 个人的考验后,当天晚上,在摩根斯坦利工作的达特茅斯校友请我去吃饭。席间,我才得知,那位分析员已经连续熬了两个通宵,见我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杠杆收购模型又因为太过巨大和复杂,不知道哪里出错,运行了一次又一次,数字总是有问题。心烦意乱时,难免想找个出气筒。很不幸,我正好撞上了他的枪口。
好在恶劣的情绪并没有影响他的判断力和公正心。据说在我的评定书上,他填写的意见是:不惜代价,一定要雇佣!
因为拥有接近3.9
进入第二轮面试,常常是应试者同时面对两个人提问,半小时后,再迈入另外一个房间,接受同一家公司另两位银行家的评判。
两位考官,常常一个扮“好人”,一个扮“恶人”。
与摩根斯坦利进行第二轮面试时,我就曾经成功地把“恶人”感化成了“好人”。
那天上午9
一见Rob
“为什么对投资银行感兴趣?是因为钱,还是因为喜欢接受挑战?”
好人Mike
我该怎么办?
此情此景,我想我只能避重就轻,搬出倒背如流的老套路:“投资银行最吸引我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首先,我可以学习到很多技能,比如,评估资产价值,帮助企业融资,协助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把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有谈判以及如何与律师、会计师一起创造出最好的交易架构;其次,投资银行集中了许多聪明能干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他们一起工作,我一定会有收获;第三,美国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市场功不可没,我希望通过投资银行的工作,近距离地观察资本市场如何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对投行感兴趣是因为我非常适合投行的工作……”
设计这样的答案,“首先”是为了告诉对方,我了解投行的业务,“其次”是一半奉承一半真心,当然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倆人高兴,“第三”是表明我还有宏观的视野,最后,之所以又把“自我表扬一二三四”加了进去,哪怕有些答非所问,是因为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诠释自己的机会。而且,我必须为自己赢得时间,必须在滚瓜烂熟地背诵“台词”时,腾出一半大脑,认真地思考“钱和挑战”,我到底该如何应对。
“做投资银行的确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但是钱呢?钱重要吗?”“恶人”Rob
“不能否认,投行的薪酬是有诱惑力的,但是如果以一周工作八九十小时来计算,分析员每小时的薪酬又能比在麦当劳打工高多少呢?人应该有长远的目光,作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工作,最重要的不是薪酬有多少,而是你学到了什么,能让你终生受益。”
短短的几句话,我眼看着Rob
其实,即便以每周工作100
在通往摩根斯坦利的道路上,我又向前挺进了一大步。
在一家投行的前两轮面试中,通常要接受五六个人的“拷问”,到纽约参加最后一轮面试,则要在一天之内至少见8
参加摩根斯坦利的最后一轮面试时,一位分析员刚走进会议室,样子就让我颇为意外:他的衬衣袖子高高地挽起,领带歪斜着挂在胸前,双眼还布满了通红的血丝。面无表情地与我握手寒暄后,他不动声色地发问了:“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薪水有两种支付方式:一年12000
我心里“嘭”地一跳,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我嘱咐自己千万别慌,刚要迅速回答,却又突然意识到,如果简单地说选择第一种,答案太过绝对了。
我想,我不如搬出课本里的名词:“这取决于现在的实际利率。如果实际利率是正数,我选择第一种;如果是负数,我选择第二种;如果是零,两者一样。同时,我还会考虑机会成本,即便实际利率是负数,假如有好的投资机会能带来更多的回报,我还是会选择第一种。”
说完这一长串的答案,我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因为我知道回答这类问题时,相对于答案本身,思考的过程更被看重。
“一般人都说选择第一种,你还不错,考虑得很周全!”淡淡的一句点评后,他并没有就此罢休,“那实际利率又是什么呢?”
“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幸好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荒废,我在心里庆幸。
“现在的联储基金利率是多少?通货膨胀率在什么水平?”
这一次,我真的被问住了!我实在想不通,我与他素昧平生,他何苦这么咄咄逼人呢?
准备面试时,我就告诉自己要秉承一个原则:不懂的千万不能装懂,不知道的更不能胡编乱造。于是,我老老实实地回答:“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过如果需要,我回去查清楚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你。”
后来,我的确听说过一个中国女孩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告诉面试她的美国人,说她的最爱是开赛车。乖巧的东方瓷娃娃却热爱西方式的疯狂和刺激,这让从小就不说谎的美国人信以为真,神魂颠倒。然而,公司里的中国同事却一语道破天机,斩钉截铁地说这个女孩是在杜撰。结果可想而知,空欢喜一场的美国人发现,乖巧的“瓷娃娃”居然连驾照都没有,于是高呼上当受骗,而那个中国女孩,自然也无缘那份工作。
好在当年我并没有花言巧语,还表现得虚心好学,那位分析员似乎也受到了感染,表情缓和了许多。但是,他却依旧不依不饶,又提出一个通常只有咨询公司才会问的智力测验:“9
“三次。”我不服输地飞快回答。
“还是9
“告诉我这枚特殊的硬币比其他的硬币重还是轻。”
`
笑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嘴角,他的表情终于不再横眉冷对,提的问题也终于走上了正轨。
最后一轮面试时,这几乎是一个肯定会被问到的问题。如果答案是没有,那说明你是个不名一文的失败者,似乎只有得到其他投行的认可,才能证明你是个人见人爱的杰出人才。
对此,两手空空的同学只能胆战心惊,含糊其词:“我刚刚结束了两个公司的面试,现在还在等消息……”
而我,却总是理直气壮,如实回答。谁让那阵子我一直都沉浸在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的成就感中呢?
先后经历了9
好在恶劣的情绪并没有影响他的判断力和公正心。据说在我的评定书上,他填写的意见是:不惜代价,一定要雇佣!
前一篇:面试真题解析(15)
后一篇:面试真题解析(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