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巴黎女性风格时尚伦敦 |
分类: 时尚评论 |
自打从巴黎到伦敦两个城市紧挨着分别驻足了那么一段日子后,我就推翻了之前颇有点“英法不分”的混沌状态;从女人看女人的角度来看,这差别也忒大了。于是“巴黎的美女,伦敦的大妞”这个貌似庸俗的题目就开始固执地在我的脑子里转悠,直到此刻,我依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特么灵光一现,并恰如其分的概括。
如果先做一个注释的话,美女大致是面容姣好有一点阅历,在穿衣打扮上有品位懂章法的女人,如巴黎。而大妞是带点婴儿肥长点青春痘,在造型上空怀一腔热情的女孩,如伦敦。
巴黎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无需多讲,这种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形色暧昧宠幸着这里的女性,一言难尽却又万般美好。这个从17世纪开始就以奢华与艺术为荣的城市给予女性的是深入骨髓的品味,是久而久之历经沧桑依然“不美不活”的精气神,而这一切还颇有一种“愈老弥坚”之感。在街区或地铁里穿梭的女性一个个都是看似毫不经意的Easy Chic,休闲棉质ㄒ恤搭配合身长裤,或者派克上衣内衬印花T恤;你不会看到某种确实的风格或者太过费力的造型,而松垮系结的围巾、露趾凉鞋、叠穿的ㄒ恤或者超大眼镜和稍带凌乱的头发无不流露出混搭的“章法”以及行云流水之下掩盖的尽是心机和无法模仿的精致。
巴黎女人有着更接近东方人的纤细骨架以及略微深色的头发,以致看上去有些“柔弱”。不过私底下她们却很迷恋诸如夏洛特·甘斯布那样纤弱温婉的外表下,有着不设防的野性与张力。夏洛特·甘斯布之流从不介意剪短发,穿男装;这种表里互为矛盾的艺术气质以及自然简洁的穿衣风格构成了巴黎女性的“品味”所在:比如去某个品牌的男装部门采购,并混搭精品与街头服饰。Ines de la Fressange在《巴黎女人的时尚圣经》中历数搭配要旨:譬如直筒裙搭配平底芭蕾舞鞋(不能有鞋跟),亮片毛衣搭配男款西装裤(不要搭配裙子),燕尾款西装外套搭配球鞋(不要配女性化的细跟高跟鞋)。要说这“章法”也简单,无非是以高反差或出人意料的搭配方式形成不落俗的随意;不过正如巴黎女人在柔弱与张力之间的游刃有余,这样的优雅又岂是别人可以随意模仿?
试想一下如苏菲玛索那样东西方通吃男女通吃的美女,带着大表盘的男士手表,开司米毛衣和牛仔裤配古董靴,那是多么有“逼格”。
和巴黎女人的“柔弱”,以及毫不费力的优雅相比,英国妞总有一种丢不开的“强壮”和“用力过猛”的激情。
伦敦是高街品牌的发源地,到处充斥着便宜、可大量复制的流行服饰;这里是年轻人的天堂,看看开在牛津街地铁上来的那一圈快时尚店,比如英国本土品牌Topshop,那五层大楼里真是常年人流熙攘,潮人出没。有时候在这里你会惊叹:中老年人都去哪了?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我的英国房东,一位60岁不到的女性,她笑着说:也许呆在家里,也许还在上班!这里遍地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年轻妞,有着红润的脸蛋和尚存婴儿肥的身材。这里也是紧身裤的世界。以我的观察来说,紧身裤就是伦敦女性的”Must Have”,没有最紧,只有更紧。不管前肚后臀下腹三角区,女孩们都以紧身裤示人,牛仔的、弹力的、印花的各色紧身裤;曾经有一度我穿插在胖粗腿们的丛林里,恍如穿越到90年代国内风靡一时的紧身踏脚裤配“恨天高”的时代。当然这里也随处可见具有伦敦东区风情的描着浓郁的眼线,顶着棕红豆头发以及搭配兽纹印花紧身裤的装扮。
伦敦是适合年轻人的城市,这里有着对多样性和创意最足够的包容;作为上世纪60、70年代青年文化最活跃的地区,相当部分是源于年轻人对长期以来审美意识的一种反叛,反对现代主义的过于干净,整洁以及功能主义。年轻人放逐的是所谓传统概念中的“好”趣味,转而赞成“多元化”、“嬉戏”和“独创性”。对时尚而言,这里没有“对”或“错”,这里或者有关“流行”,或者仅仅是强调自我表达的小概率事件。
这样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也折射出了两个城市时装周的地位。巴黎时装周依然地位稳固,并且有种“巴黎之外皆乡下”的傲慢;而相对门槛最低的伦敦时装周则总绕不开“伦敦进入,伦敦出走”的尴尬宿命。这里过于活跃的实验性通常被传统时尚界人士认为仅仅是失却品味的胆色。
对我而言,并无孰优孰劣。只是到这个年纪,可能会爱巴黎多点。
本文内容为专栏专写,禁止转载!
用稿事宜联系shelly_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