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吃过的山珍海味

标签:
成健作品重读鲁迅滨海时报望海潮 |
分类: 大师背影 |
http://s6/small/001Iar8rzy735qWOMtv75&690
鲁迅一生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北京、广州、上海度过的,这些餐饮业繁华的大都市,为食客们的口福提供了必要条件。鲁迅日常生活十分节俭,在沪十年,平日家里餐桌上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然而鲁迅并非深居简出的隐士,他与教育界、文化界等方面的同事和朋友交往甚广,不免有你来我往的饭局应酬,因而他对于山珍海味自然见识不浅。
鲁迅故乡绍兴地处浙东沿海,海产资源丰富。鱼翅海参之类,对于生在小康之家的鲁迅来说,或许在青少年时期就曾吃过。在小说《祝福》里,鲁迅提到:“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绍兴城历史上没有福兴楼这个酒店,但当地的清炖鱼翅这道菜却有传承,而且按照一元一大盘来衡量,的确“价廉物美”。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鱼翅就远远不是这个价了。1926年8月,鲁迅离京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当时在广州的许广平给鲁迅写信时说:“广东一桌翅席,只几样菜,就要二十多元,外加茶水,酒之类,所以平常请七八个客,叫七八样好菜,动不动就是四五十元。”
鲁迅离京之前,在一篇文章中坦言:“我没有恭逢过奉陪‘大宴会’的光荣,只是经历了几回中宴会,吃些燕窝鱼翅。”
毫无疑问,燕窝鱼翅绝非平民百姓能够享用的,鲁迅在历史小说《理水》里,曾以讽刺的笔触写道:“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酱油,清燉鱼翅,凉拌海参……”但是,这并不表明鲁迅对珍馐美馔予以拒斥,他的原则是“拿来主义”:“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对于燕窝鱼翅的营养和味道,鲁迅有其独特见解,他认为:“说到食的珍品,是‘燕窝鱼翅’,其实这两种本身并无味,全靠配料,如鸡汤,笋,冰糖……的。”
曹靖华是河南卢氏县人,1925年参加鲁迅组织的文学社团未名社,自此二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1930年9月,曹靖华因女儿生病,写信给鲁迅,请他在上海代买些海参给孩子补补。鲁迅认为海参虽算是补品,但功效与鱼虾差不多,未必有多大效果。“不过另外此刻也没有法子,所以今天买了一打药片,两斤海参”,并托先施百货公司的邮寄部代办邮寄。
猴头、熊掌、海参、鱼翅,并称菜中四大珍品,鲁迅可能未曾吃过熊掌,而猴头则在鲁迅与曹靖华的交往中留下了一段佳话。
猴头菇通常寄生在麻栎、青刚栎等栎类树木的干枯树桩或活树的干枯部分, 河南卢氏县栎类林木资源丰富,适合猴头生长繁衍。每年七八月份是猴头等菌菇的采收季节,上世纪三十年代,曹靖华常给鲁迅寄去老家的特产,其中就有猴头菇、羊肚菌等。1936年8月25日鲁迅日记记录:“午后靖华寄赠猴头菌四枚,羊肚菌一盒,灵宝枣二升。”这些山珍极其鲜美,与燕窝鱼翅需要借助其它食材的味道大不相同。
1936年八九月间,鲁迅在给曹靖华的回信中说:“……羊肚亦作汤吃过,甚鲜。猴头闻所未闻,诚为珍品,拟俟有客时食之。但我想,如经植物学家及农学家研究,也许有法培养。”“猴头已吃过一次,味确很好,但与一般蘑菇类颇不同。南边人简直不知道这名字。”
猴头菇等珍菌的人工栽培技术而今早已普及,但是鲁迅80年前的预见,却显示出他非同寻常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