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借几个国外治疗儿童恐惧的案例来作为引领,然后再来总结有哪些方法我们可以使用。
卡拉是一个四岁九个月的女孩,她因为不太黏妈妈而去寻求治疗。据说如果把她送到学前班里,妈妈离开,她会不停的哭闹和抽泣几个小时,这种情况在我们办芭学园十年中都是很少见的。卡拉不光因为上学前班不愿意离开妈妈,就是妈妈带她参加一些朋友聚会,或者小朋友间的生日聚会,卡拉也紧紧粘着妈妈。卡拉的妈妈说,从小卡拉就是这样表现出过渡的分离焦虑。每当妈妈离开时,卡拉都会变的很紧张。但是他们审视过去,从未发生过造成这些问题的创伤经历。
治疗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消退与正强化,模仿学习,读书治疗等。治疗师给卡拉的妈妈制作了一个强化图表,如果卡拉能够每天离开妈妈去学校不哭,就从妈妈那里得到贴画。据我的经验,这种代币奖励对于强烈分离焦虑的孩子一开始没什么用,他们会手里捏着你给的贴画还要继续哭,或者你说了她如果能去幼儿园就会得到一个贴画后她会继续哭。也许中国的孩子跟美国的孩子不一样。总之治疗师鼓励妈妈表扬卡拉的任何一点关于离开妈妈的努力(这叫塑造),同时忽略那些对离开妈妈害怕呀,不想去学校啊,肚子痛啊,要拉屎啊的干扰性行为(这叫消退法)。
在治疗中,治疗师鼓励卡拉通过图画、讲故事以及木偶游戏表达出卡拉对于分离恐惧的感受。治疗师跟卡拉一起创造出几个跟分离焦虑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害怕去学校的熊,这只木偶熊的表现跟卡拉有些像,卡拉对这个害怕去学校的木偶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与治疗师一起,列出一系列可以帮助这只害怕去学校的熊方法。治疗师帮助卡拉制作了一个表单,一一列出这些可以帮助熊不害怕的方法如:
1、想一些愉快的事情;
2、妈妈就要回来了;
3、我觉得我行;
4、我自己可以玩玩具;
5、开心一点。
这个表单给木偶“熊”提供了积极应对的信念,可以减轻焦虑(这叫示范积极的自我评述)。这样治疗师引导着卡拉,对一只害怕上学校的木偶熊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通过木偶熊说的话,治疗师向卡拉示范了适应性的对应技能。随着治疗的进展,卡拉开始能够讲技能运用到她自己演绎的故事中和木偶游戏中,逐渐使这些技能也开始出现在她自己去学校离开妈妈的过程中。
治疗师还使用了一本叫做《小小发动机》的书,帮助卡拉认识到,只要经过许多努力和工作,事情就能成功(专家们管这个叫做读书治疗)。治疗师还和卡拉一起写了几本关于恐惧的书,在其中的一本书里,卡拉讲了一个关于自己在学校不哭不闹,并且自己为自己感到自豪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我不哭闹,我为自己感到自豪。有一天我去学校我没哭。但过了一会我又哭了,老师对我说,哭也不算什么,然后我再也没哭。”卡拉还写了其他类似的书如“我在学校,我高兴地玩玩具,我想我能够玩火车,我可以在脑子里想像图画,我想到了色彩画,然后我就不哭了。
后来卡拉的妈妈又提出卡拉还害怕虫子,因此不敢到外面玩,治疗师又跟卡拉一起写了一个关于虫子的书:
“一天我见到了一只虫子,它吓坏了我。然后它飞跑了,但是它并没有打扰我。第二天,我到外面去,我从一个虫子面前走过。它见了我,但是它马上就从我身边飞过去了,而且没有伤着我。它继续在我身边飞来飞去。又有一天,我走到外面去,看到一个有蛰刺的虫子。它看着我走过去,然后他就向我叮来,这次它真的刺伤了我。爸爸替我将刺取出来,并把我带回屋子里,帖上一张邦迪,帮我治好了。有时候虫子确实会伤害我们,但是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不必过于害怕。”
咱们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的治疗后,对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可以用这样的所谓读书治疗,读书治疗并不只是读书,还包括创作跟害怕有关的故事,故事中有正向引领和暗示。有关于害怕事物的认知和对自己的认知评述。
据说卡拉经过了九次治疗,共经历六个月,治疗结束后卡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她已经能够走到外面去玩,而且能够自己乘校车上学了。
儿童的心理治疗是一个很专业的职业,但我们了解一些这些治疗办法,自己也可以用用,总比不知道怎么办要好。面对孩子的恐惧,咱不能任由孩子在痛苦中挣扎对不对?
祝大家过个好年,过年带孩子回老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在此为朋友们提供一点支持。
感谢刘雅颖老师翻译的《儿童短程游戏心理治疗》第27页的案列。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