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到孩子需要感兴趣的工作材料,成人要选择能够帮助孩子发展的物品帮助孩子。
但是发展又是多方面的,如,学习文化知识的发展,动脑子的发展,体育的发展,亲近大自然的发展,艺术和文化的发展,生活和做事情的发展。不同的发展目的给孩子提供的工作材料肯定不同,所以今天咱先不写到底给孩子什么玩具,大家先想想自己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想让孩子度过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大家都知道,原则上,孩子会被培养成为任何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如:把孩子跟狼放在一起长大,孩子就不再愿意跟人在一起,他们以为他们自己是狼,并且他们习得了很多狼的本性。
当我们问一个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家长一般都会这样说:“想让让孩子有自我、有主见、爱生活、爱学习、成为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也就是:我的生活我做主!”
如果想让孩子具有这样的特质,那就不能只给孩子买现成的玩具,我们看一下,这位妈妈首先想让孩子有主见,一个人有主见,意味着他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有自己需要的对自己有用的想法。我们发现咱中国的教育教出来的人还真的缺少这个特质。如,人家搞蒙特索利,发现这个很时髦,一是外国人的名字,二是比咱中国的应试教育要先进得多。它把数理逻辑和文化知识的本质变成了玩具,来帮助孩子发展和展开那个先天的精神的计划。很多人发现这很新,别人都在教室放蒙特梭利教具,自己也赶紧放一套,这样就有了安全感,不会被淘汰,不会过时。
这时,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会怎样做?他会先看看蒙特索利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会深入去了解它的原理,在了解之下,他发现,蒙特梭利的原理,是认为孩子不是微缩的成人,他们在出生时肉体刚刚成立,这个无能的小人的身体里还装着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这个东西像人的身体还没开始形成时的那颗种子,种子里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使得那颗种子的肉体能长成人,而不会长成猫和狗。在孩子出生后,他们的身体里还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使得人身体里的精神一步步形成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精神,这个精神是一个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叫做“自我”的东西。既然是这样,那就不是非要蒙特所利教具才能实现蒙特梭利的原理。
再看看我们孩子,他们跟日本的孩子,跟美国的孩子,跟意大利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将来所面对的社会也更加不一样。这样把一百年前的意大利的教育套在咱现代的孩子身上合适不合适呢?你看这样想的人就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人,主见是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生活的。所以要给孩子能发展主见的玩具,只要不是人家已经造好的玩具,就可以。给孩子半成品,和工具式的玩具,如,真的锅碗瓢盆,大型的积木,自然中捡来的贝壳,木段,这些东西是开放性的,孩子完全要用他自己的主见去玩。
再说“自我”这是一个人活着感觉好的基础,这个叫自我的东西,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行为方式,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内容。光有了这些还不行,还得跟别人的不一样,否则这个人经常会觉得自己多余。这一切不是完全在肚子里就有了,必须先天加后天环境,再加成人有目的的帮助才能有。
如果想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就得帮助孩子成长起独立的自我,我们看看怎样的玩具能让孩子成长起独立的自我呢?
蒙特索利的教育理念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那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真理,但蒙特梭利的教育不是只有蒙特梭利的玩具。这些玩具使孩子必须独立玩耍,半独立思考,因为玩具已经把孩子限制在几种可能性的思考之中,这种玩具叫做非开放性玩具。分析我们孩子将来的教育,学识是不会少的,孩子从小整天接触的还是这些知识范畴的内容,这对山区只跟大自然在一起、并且缺少知识启迪的孩子是绝对有必要的。对于只想培养孩子工作和研究知识的家长,这样的玩具比大人死灌给孩子知识要好得多。
但是对于像芭学园面对的这些孩子,在他们的家庭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中,缺乏使用心灵去生活和处理问题的特质,缺乏感受力,情感比较不丰富,生活中缺乏艺术滋养,缺乏人文内涵,孩子在幼小时期用他们身体为大脑收取的外界符号需要被表征为象征性游戏,这需要象征性玩具和另外一些功能的玩具。如果我们希望我们孩子所受的教育能够弥补这些不足,那么蒙特索利教具显然是不够的。
商店里买来的现成的毛绒玩具和小汽车奥特曼显然也不够理想。
http://s16/mw690/5d812c76tcf61faf7827f&690(三)" TITLE="小孩子怎样度过冬天 (三)" />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