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芭学园山林亲子课上,给家长们讲了美国心理学家替孩子向家长提出的二十条请求,发现大家很感兴趣。所以把这些内容发在这里,同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供大家探讨。
1.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李跃儿感想:
溺爱,就是家长对孩子只有替代式的帮助,没有要求和成长的帮助。这样等于害了孩子,因为孩子该成长
的地方,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而没有成长起来。到家长老去时,孩子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困难,需要生活基本能力,来度过自己几十年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面对。并且由于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成长起照顾别人、感受别人的人格特质,他们跟谁一起生活都过不下去或过不好,那时已经老迈的您不得不继续养育他们,替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没有能力帮助父母度过晚年。
一直以来,我看到家长们很愿意把孩子教育好,但有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长们有太多的疑惑,其中一部分疑惑都来自于家长不确定给孩子建构原则能坚持到什么程度,也就是给孩子自由时能给到什么程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看到自己坚持原则时孩子哭得那么伤心,担心自己坚持原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在这里心理学家告诉家们:别为此担心,孩子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应该得到他们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也别太担心孩子在要不到东西时的苦恼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痕,孩子哭闹很可能是在试探爸爸妈妈。
我们当然也不能因为专家这样说了,孩子要什么家长全都不满足他们,要看孩子要的东西,是孩子所需要的还是孩子的过分欲望。如果是孩子需要的,就要尽可能满足孩子。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所要的东西,不是处于需求,而是由于成人的不当刺激,造成孩子对某项物质的欲望。如:家长不知道孩子需要可发展的半成品玩具,以为自己认为好看的好玩的玩具就是孩子所喜欢的、所需要的玩具,于是家长不断给孩子买玩具车,后来造成孩子对卖玩具车的欲望越来越高,不断索要新的玩具车。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反思自己,然后用改变爱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从欲望的控制中摆脱出来。家长不可以在孩子被物质欲望控制痛苦不堪时,家长为表示自己的决心,而变得剑拔弩张起来。您要知道孩子可能不会受到家长坚持的伤害,反而会受到家长剑拔弩张的情绪伤害。
2.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李跃儿感想:
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要给孩子安全感,但有些人以为,只有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让孩子感到失望和害怕,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在这里专家告诉家长,保持对孩子公正的态度反而会使孩子有安全感。
什么是公正呢?对孩子来说公正就是坚持一些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基本群体规则,大家管这些习惯叫做好习惯。当遇到孩子与家长的要求相冲突时,家长要站稳立场,不可以孩子今天哭,家长就放弃要求,明天孩子没哭闹就按要求去做。这样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孩子对家长的要求没有安全感时,就会通过胡闹来探索安全的边界,你会发现那些娇惯的孩子更容易不幸福。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