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小人国》的第二段解析里,我们讲了在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教育的漏洞。
尽管犯了这么多的错误,但我们仍然在探索与孩子王之间能够互通的路。电影里,孩子王与佳佳打架,我在解决问题时,佳佳很生气。我把他们两个请到办公室,让他们俩陈述事件的发生过程。其实这么做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用过程回顾的方式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逻辑能力使用的机会,孩子在回顾的时候必须在大脑中对事件进行总结、组织语言,而且会发现自己对事件的感受,并能体察到别人的感受。这叫做“观点采择”。儿童的社会性能力成长过程中很需要这样的机会来脱离自我中心的状态。
整个过程都很好,让两个孩子争辩一番,达到目的后,让佳佳离开。我不能当着佳佳的面处理孩子王的问题,因为我要指出孩子王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请他坐反思角,这一切本来是为了帮助孩子王,如果佳佳在场的话就会理解为我是为他(佳佳)出气,这样他(佳佳)将来可能会通过告密的方式获得保护来解决问题,或认为自己遇到问题一定会有更强势的人来替他出气。所以我得先让佳佳离开,在佳佳离开时肯定了他解决问题的想法,这样佳佳就不会带着失败感离开了。
这时我与孩子王交流,我先使他了解,扬言伤害别人,我们就不会让他跟别的孩子在一起。这种方式对近六岁的孩子还是合适的,这等于是让孩子了解社会基本规则,但我当时说的话却很欠考虑。如:你刚才扬言要掐死佳佳,还扬言伤害别人,所以你要在这里坐四分钟,等你想好不会再伤害别人了,才可以出去。这句话里漏洞百出。既然扬言伤害别人,是危险的,需要坐四分钟,那就不存在“等你不会再伤害别人……”的事实,况且等你不伤害别人是没有固定时间可预见的。我接着又说,“等你想好了不再伤害别人了……”这句话马上就被孩子抓住了,他说:“我现在已经想好了。”我立刻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非常被动,只好强词夺理:“你已经说了,所以必须要坐四分钟。”
我在可怜我自己,接受传统教育长大,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很严格的老式传统方法,当时在心有余时常常出现力不足的现象。好在我发现孩子是给你改正错误的机会的,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局限性,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且顶撞与叛逆也不是孩子的天性。这给了我这个当时不成熟的老师成长和纠错的机会。所以只要不使用情绪,我们还是有转机的。这种时候如果让孩子感觉到我有生气、反感、讨厌的情绪,孩子就会只注意到我的情绪而无法有机会客观地去看待事情本身、明白群体规则、成长起他的社会性能力。所以这种时候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引领者,一定要把控自己的情绪。
在足球赛的场景中,我组织孩子们足球比赛,我当时在脑子里盘算了好几个来回,是这场足球赛有价值?还是抓孩子王的教机有价值?再有半年孩子王就要上小学了,有些问题不在我这里解决,我不能预料在未来的小学阶段,孩子王所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情况。但目前我知道自己在他心里是他的哥们和权威,因为在解决他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一边缩小他不当的行为,一边跟他一起开发可供他投入精力的工作,正如大家看到的,战壕、帐篷、足球都是这些项目的一部分。他很喜欢我,我们的关系也跟家人一样时有冲突,但每次冲突完和好后,我们的关系就更加密切。在我的一生中我发现,好朋友要变成知己,吵架是最好的拉近关系的桥梁。但是吵架一定是为了在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互相伤害。
大家在电影中看到很多这样的吵架,在足球赛这个环节中值得自豪的是,孩子能那样跟我吵架,他们多有力量啊!让我羞愧的是当时我还没改掉的用一个指头指着孩子说话的习惯,我们看到虽然孩子们在跟我吵架,但他们有一颗平等的心,他们没有指我。那个指人的动作是暴力的。在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它的破坏力,就是让人不舒服。其实我从小的家庭里没有这个动作,但我跟老公结婚以后,老公会有这样的动作,虽然我成年了过了吸收性心智期,我还是吸收了这个手势。我们看到孩子也骂了我“混蛋”。
这件事情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用社会的公平原则来判断是非,孩子需要成长和帮助,他骂了我混蛋,不能用我也指了他来扯平,由此放过他用语言来攻击别人的错误,如果我放过了,等于又错了一次。于是我继续跟他解决关于骂人、关于公平、关于规则、关于自己踢球和群体踢球的区别……我们看到,孩子越来越平静。这次他那么生气但他没有打人,这要自律才能做到。而让一个孩子成长起自律的品质,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
下一篇我们进行晨晨的故事解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