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友提问答疑集合(2)

(2010-09-29 15:03:31)
标签:

李跃儿

儿童

教育

答疑

芭学园

孩子

行为

育儿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网友提问答疑集合(2)

 

                             一关于成人要不要对孩子有所期望

  

问:

    我孩子刚过三岁,现在的问题是在家稍有心情不好就扔东西,出门总推别人小朋友,有时候玩起来见院里的保安邻居他也推,他也不是凶巴巴的样子,有时候笑嘻嘻的推一下,有时候无缘无故跑到小朋友面前推一下。不知道他什么意思,我该怎么办?谢谢

 

 

答:

    孩子的不成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行为问题。进入社会性能力发展的早期,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和语言发展不成熟,就会出现咬人、打人、推人和扔东西等行为。

 

    人类是天生需要社会认同的动物,孩子从出生两个月起,就在寻找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就在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并且让别人注意自己。当孩子发展到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并且有了自我的意识之后,就会寻求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关注。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吸引别人注意的行为,如扔东西,哈哈大笑乱跑、推别人等等行为,当发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家长首先要想到,这是由于孩子成长的需要,而不要当成一个问题,既然是一个成长的需要,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帮助的方法:

 

    第一,帮助孩子进行观点采择。

 

    三岁的孩子刚刚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怎样的。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感受的时候,对于家长来说,就等于孩子给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来帮助他。对于三岁的孩子,我们可以使他了解,在他这样做了之后,别人的感受是什么,别人喜不喜欢他这样的行为,这是在帮助孩子观点采择。

 

    这方面的能力,孩子在自然的群体交往中也能获得,但当出现不利状况时,如案例中的情况,就需要成人的正确帮助了,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孩子很难肯定的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可以请那个被推或被打的人,平静地告诉孩子他的感受和他不喜欢别人这样对待自己;下次再推时,就请那个被推的人不要给孩子反应。

 

    关于扔东西也是也是一个教机,可以帮助孩子,要让孩子了解如果准备好了使用这些物品,就要尊重它们,如果不使用了,就放回原位。扔东西是不尊重这些物品,如果不尊重这些物品,我们可以停止使用它。要严格地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帮助,一次都不放过,很快孩子就会遵守规则。要紧的是,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带有情绪,也不要笑。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则。

 

    说到对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则,首先要讨论家长要不要对孩子要有清晰的期望,在对孩子的行为和品行方面,家长的要求是什么。这个要求是不是恰当的、有意义的。我认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对孩子有期望的。

 

    如,三岁的孩子可以用友好礼貌的方式跟别人打招呼,也可以在不愿意的时候可以不打招呼,但不可以推别人、打别人;要珍惜自己的玩具和用品,不可以随意损害它们;垃圾要扔在垃圾筐里,不可以随地乱扔;吃饭时要专注地吃饭,不可以边吃边玩;等等。

 

    当有了这些期望后,家长就要为孩子寻找到良好的方式,来训练孩子。训练是一个过程,不是指责、批评和讲道理。也就是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的人。最后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被社会所接纳的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而不是经常被批评的、总是挨骂的、一个不好的孩子。

 

    这一点很重要,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的时候,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好,这种认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信念,对他的一生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品行建构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良好的方法。

 

 

                   二关于要不要搬家到北京上芭学园

 

 

 

问: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拜读过您写的《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这本书之后,特别认同您的教育方法。于是强烈的想了解关于您的一些信息。在网络上搜了看了关于您和巴学园的故事之后,我又强烈的想把孩子送到您那里学习,可是我家是郑州的,不在北京。我正在想能否我和孩子到那里租个房子住下来,让他在那里上学,希望您给点建议。谢谢!

 

答:

    谢谢你给予的鼓励。芭学园努力在寻求着能够真正帮助孩子的良好方法和环境。但它不是灵丹妙药,不是唯一能够帮助孩子成长的地方。

 

    如果家长为孩子付出太多,如:为了送孩子上芭学园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家园,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付出巨额费用不说,来到北京还有一个熟悉地域和适应新生活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家长由于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对自己的已作出的选择开始怀疑,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时有些家长为了证实自己的对错,就会花许多心力来证明。如:在孩子身上拼命寻找上了芭学园之后的优秀特质。找芭学园老师的不足,稍微听到有人说什么对芭学园的不满就会忧心忡忡。

 

    我们知道,要种花,我们需要十天;要种树,我们需要十年;要育人,我们需要百年。当然我们不可能花100年去培养一个人,但是孕育良好的教育却需要很多年,目前芭学园所使用的建构主义教育就经历了从怀疑传统教育,到去除,到形成新的教育到完善整整经历了一百年。

 

    就人格来说,要成长起良好的人格特质,绝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一定是关于人格帮助的,这样的教育成效不会在童年或当下就显露得那么清晰,只有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才能够看到和感觉到。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准备,可能孩子身上出现了优秀特质家长都不一定能够认识到,所以,有的家长为孩子付出的太多,就会向孩子索求他们自己理想的回报,并想立马在孩子身上看到他们想象的成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很喜欢闪卡、珠心算和那些技能培训班的原因。因为它会是家长立刻看到成就。

 

    芭学园要的是,孩子一生生活的幸福和对自己的满意,而不是在童年的时候就开花结果去给家长看,芭学园不会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去迎合一些家长,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所以才造成芭学园很多家长在孩子毕业以后才知道孩子上芭学园的好处、看了十八集电视片《成长的秘密》后才知道芭学园为他的孩子做了什么。

 

    我和我的团队不愿意将精力和时间过多的花在一次次重复地向家长解释我们所做的事情上。所以造成很多人来到芭学园却看不懂芭学园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着,自己却看不到。有的家长好不容易来了又愤然离去;有的不舍得离开却花很多时间不断地挑剔和指责芭学园;有的开始丧失信任,孩子送进去以后,在墙外埋伏下来,明察暗访,找到蛛丝马迹的迹象,让自己焦虑和痛苦……

 

    家长的这种状况况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在这样强大的不信任和不满的情绪之下,一个幼儿园再努力也弥补不了父母内心的这种挣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能力改造自己,自己没有信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就想把孩子托付给芭学园,以为这样就能免去自己的成长烦恼。一般家长如果不面对自己的问题,到头来孩子一样带着他应该带着的问题离开了芭学园。

 

    如果父母有力量面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能挺身而出,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孩子即使不上芭学园,也会成长得很好。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时,家长有力量并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当然,如果父母很棒,又能在家附近找到像芭学园这样的幼儿园让孩子去上,就更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