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答疑集合(1)
从开博客以来,一直疏于管理,最近发现在留言板里有许多朋友的留言,竟然没有回答过,如果一个个地回答,需要太多的时间,平常主要忙于教学的事物,没有很多的时间写博客和与大家互动,现在,把留言中可回答的问题集中起来在这里一起回答,然后分批贴在这里。
大家在看到我的回答后,千万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就是:李跃儿的回答只是李跃儿个人的看法,大家只是参考,千万不可照着硬搬,我的回答只是给大家一个选择的机会,大家看到了以后,可以思考大李说得对还是不对,哪些是对自己孩子有利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自己要改造大李哪一部分,要使用大李的哪一部分?这就是教育书和培训的作用。咱们大家千万不要还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凡是有人先说的话,和先发表的文章,我们就必须得崇敬,都必须得学习。有人发表的文章和有人先说的话,只是他们先说了,不代表他们是唯一正确的。听讲座和看书的目的是引起我们思考和探索,不是让我们照猫画虎。所以大家看了我的回答,也千万不要照猫画虎,而是要去思考和探索。
问:
大李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请教您:我的孩子现在2岁9个月了,女孩,近期她很喜欢玩角色游戏,比如看了西游记,就说假装自己是孙悟空,然后让我当唐僧,爸爸当**,然后,就想一个剧情(一般他自己想不出来,就让我编一个,我会编一个简单的好玩的剧情),然后就分角色玩,虽然自己有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会让我教他该说什么,然后重复说一遍,玩的乐此不疲,每天我下班回去都要不停的玩,很高兴。看得出她明白那是角色,不是他自己,这一点他区分的很清楚,我想知道,这样的情况对吗?我应该怎样应对?是就这样和他玩下去?还是怎样引导?谢谢您。
答:
孩子在两岁之前,大多数使用感觉器官来探索这个世界,为自己将来更多地用大脑工作而搜集素材,在2岁的生活中,孩子不断地体验和感受着我们人类的生活,不断地积累着经验,情感也不断地丰富起来。当他们大脑中的信息积攒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大脑中使用这些素材去工作。孩子刚出生时,最早接触到的就是情感,年龄越小,在孩子精神生命中情感的因素就越浓厚,除了食物以外,孩子是靠爱滋养着存活的,这些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以情节和行为的方式展示在孩子的生活中,所以在接近3岁的时候,孩子就会将自己生活中的情感因素组织起来利用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情节去展示它们,这个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说的简单一点,你的孩子用一个类似于电影作家和文学作家的手段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他借来的工具是西游记里的角色。所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
有调查发现,我们中国人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天生就缺乏的,但是我们孩子为什么到最后成为倒数第一?最关键的原因是,面对我们孩子珍贵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表现,我们成人认识不认识,我们如果认识了,我们会怎样继续帮助孩子发展,如果我们不认识,我们将怎样对待这些创造和想象的萌芽。这一问题才是最关键和最可怕的问题。
案例中的孩子,看来有可能过多地看电视,但是看了电视后,他做的事情却是很好的事情。如果2岁9个月的孩子没有过多地看电视,而是探索周围的世界的话,又有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游戏,那就很棒了。看电视会带给孩子刻板印象,和刻板认知,所以不宜让小年龄孩子看电视。
问:
大李老师:很喜欢您。《小人国》电影为何不在电影院放映呢。或者那有碟子卖呢。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如何看待现在社会上这么多的培训班呢,如珠心算等等。
答:
《小人国》电影在去年的时候在电影院放映过了,现在有书和碟在卖。书名叫《小人国的秘密》,书里还赠送了小人国的电影光盘,也有单独卖的光盘。
社会上这么的培训班是应用而生的,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所以有关于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行业就会成长起来,跟购物商场一样,商品琳琅满目,有高档的有低档的,有假冒的,有货真价实的,选择权在于需要者手里,如果选错了,上一次当,获得了经验,下次就有了鉴别能力,相信人们不会次次都上当。珠心算国家已经有明确的结论,它对孩子是弊大于利的,因为珠心算不是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而是通过背口诀,获得答案,所以,当口诀忘记了,题也不会了,而真正的数学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不会被忘记的。所以我本人不赞成孩子去学珠心算。
对于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我认为,恰当就好了。过多会让孩子透支,将来使得孩子什么都学不好,而且造成厌学。童年的时候过多地透支心力,会造成在青年时期无法飞跃,所以让孩子把心力留在初二或者高二的时候去用。在孩子童年时,多给孩子一点玩的时间。你会发现童年的时候有童年生活的孩子,他们在成年之后,童年的玩耍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