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说惩罚有可能伤到孩子,还好理解一点。如果说奖励和表扬也能伤到孩子就有一些朋友不理解了,咱们的素质教育不是一开始就提倡鼓励嘛,怎么鼓励,表扬,奖励都会有问题呢。就像一个搞幼教的朋友说的,不能批评,又不能表扬,也不能发奖金,那我们用什么能让老师们尽心努力地工作?我们来看一本书中的案例:
曼蒂已经是三年级了的学生了,但她喜欢到她曾呆过的一年级教室去帮忙。放学后她经常会跑到一年级教室,帮助擦黑板啊,整理书架,什么的,做这些事让她感觉很好,她感觉自己长大了。慧勒小姐觉得她应该奖励曼蒂的行为,于是每次曼蒂再来帮助做事,慧勒小姐都给曼蒂一个小奖品。不知何故,曼蒂感到帮助不再有乐趣,于是慧勒小姐发现她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老师和这个女孩都不理解奖励与曼蒂的热情降低之间的关系。
书中说:曼蒂对奖励的反应中断了她的志愿工作,有时外部奖励的确起到致命的破坏作用。它可能忽视孩子的学习乐趣,使孩子的注意力转到为获得奖励上去,正如科恩说的“越是拿你想要的引诱你,你越可能不愿意竭尽所能地去得到它”《儿童的纪律教育》。
所以研究人类动机的专家发现,人能持久享受地做一件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类内部的动机。奖励应该来自人行为本身带给人的价值感或愉悦的感受。也就是说奖励来自于你的内部,外部带来的动机则相反:它意味着人做事情是为了获得奖励,这样人的行为价值不在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行为你获得了什么。由于奖励来自于他人,所以你做一件事,就由为自己做事变成了为别人做事。
如果是一项长久从事的工作,要付出长久努力,又是生活的主项,被奖励搞成为别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那么人的生活质量就变得很低。比如我们成人从事的工作,我们做了工作就有人给我们钱来奖励我们,于是我们就觉得工作是公司的不是我们的,但我们觉得打麻将,玩扑克,爬山都是我们自己想做的和喜欢的,没人奖励我们我们也乐此不彼,所以我们做我们不喜欢的事去挣钱,挣了钱又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于是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奖励自己,而这时的奖励就来自于自己的内部动机所以我们觉得做这些事就是玩。一旦有人为曾经玩的事付工资给我们。并因为干好干不好而奖励或惩罚我们,那么那项玩的事又成为工作变成了别人的事。
咱们再想想如果孩子们要从事十几年到二十年的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或七八个小时要认真努力和精心去做。但却被老师和我们家长搞的让孩子感到是为了别人,这时家长对孩子说,这是你的事,还有作用吗。帖小红花,分数,小奖品都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奖品上,而对学习丧失了动力。所以奖励也可能会伤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