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带来愤怒和攻击
惩罚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了。人被惩罚之后很容易就生长出愤怒。而有了愤怒之后就容易产生报复的行为。当然一个孩子如果被惩罚后还能产生愤怒,还能去要报复,那就说明孩子还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有一些自主意识。这说明孩子在成为别人的牺牲品之后,还会为自己伸张自己的权利。
由于孩子还没有习得的太多的表达技巧,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搞不清自己的情绪原因,所以孩子们总是通过打人和伤害别人来发泄自己的怒气,这样愤怒的儿童就会通过攻击行为将负面的情绪留露出来。当我们成人对儿童实施过惩罚之后,对惩罚的体验和经验就会使儿童学会惩罚。学习惩罚他们的强有力的成人形象,也对别人实施惩罚。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去攻击那些比他们年龄小的孩子。
5岁的凯凯和3岁的越越并排在一起玩磁铁。凯凯想要越越的磁铁,于是准备要拿走磁铁。越越紧紧抓住这些磁铁,赶紧从这个比他大的男孩身边跑开。凯凯追过去,越越坚决不给。凯凯上去就是几拳,越越大哭起来。老师闻声赶来,把他们俩带到一起解决问题,这时凯凯不停的说:他不专心,他不专心。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凯凯肯定在模仿成人。而且他试图让自己的攻击行为看上去是正确的,这正是成人在惩罚孩子时做的事情。不仅受过身体惩罚的孩子会攻击别的孩子,受到其他惩罚的孩子也会通过攻击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攻击包括辱骂别的孩子,毁坏他人和公共物品,或者抢别人的东西。当有了这种行为后,他们又会因为这种行为再次受到惩罚,,之后攻击行为会更加强烈。最后这个孩子可能会被定义为“坏孩子”。这样连孩子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当孩子人为自己是坏孩子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做他们认为坏孩子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有很多时候成人并没有把对孩子的看法说出来,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但孩子也会清楚的感觉到。因为当你有这样得想法时,你就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矫正活动。如惩罚呀,控制呀。过多的说教什么的。造成孩子聚集起过多的不良情绪,孩子必然要发泄,如果孩子不再发泄了,那孩子受的伤害就更大了。
我们的李娜老师试着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强化,效果很好。明天我们来谈谈,怎样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帮助,使不当行为成为一次教机,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之下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友好的,关怀他人。具有道德自律特质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