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儿:和Edith老师在一起的日子(一)
(2008-12-18 10:33:11)
标签:
教育育儿李跃儿瑞典老师edith巴学园 |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
李跃儿:和Edith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
72岁的Edith Frey老师是瑞典资深华德福幼儿教育专家,每年2次自费来北京进行教育帮助;她是世界上数十位手指游戏的专家之一。
这一年的深秋,她在吴蓓的陪同下,带到巴学园。我做了个非常明智的决定,让她住在我的家里,让她每天到巴学园的班里去指导我们的老师。
于是,有了这一组观察笔记。应该说,Edith老师带给我的,收获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预期。
10月21日,在机场接了Edith老师跟吴蓓,就去了我家。到晚上, 吴蓓老师回家去了,我紧张的要命,因为我一个外语单词都不会说,她走了,我们俩大眼瞪小眼,一声不吭,多难受啊。和Edith
老师把吴蓓送上车后,我想带她在小区里转一下,很快又想到她72岁高龄,坐了十个小时的飞机,马上后悔,赶紧超近道回家。我朝她笑一下,她也朝我笑一下,天哪,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8点钟,我就陪Edith
老师到了育荣园。一下车,我只能拉着她的手朝巴学园走,吴蓓下午才来,德语翻译也没找到,我不知道怎样渡过这一上午。到教室找了一把椅子给她坐下,我开始想折。
贺静告诉我在园学习的任晓春老师学的德语,我顿时喜出望外,一边让她们联系,一边到班里看到
Edith 在那里无助地坐着。我赶紧去将放着手工材料的架子搬到她面前,她一下拿起毛衣针和毛线开始织起来。
孩子们陆续到了,看到一个外国老奶奶坐在他们的教室里都站在门口,不好意思地笑着,我去给他们介绍,他们笑着进来,问她是哪里人,她在干什么,问完了就自己做自己的事去了。
Edith老师 说今天先熟悉一下,明天她会带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歌谣。
教室中的孩子分成几组,一组在文化区画画,一组在厨艺区捣碎饼干;一组在搭积木,一组在娃娃区玩过家家。 Edith
Frey埋头工作,我希望她能说点什么。10点晓春来了,我象得到救星一样地松了口气。她们先是呱啦呱啦地说了一通,我凑过去听着,象过了几个世纪之后,Edith
看了我一眼,抓了一下四季桌上的假花生说nao,我说nao……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晚上回到家,老师们都来了, Edith 很高兴来了这么多人,她说她需要在死之前把知道的东西告诉人们。看到有这么多人来学习,她很高兴。老师们象我一样急于学做一样东西,可Edith
却不急不忙地讲。她说:“在孩子们工作时,要在桌子上面垫上一个垫板(我一直以为这是为了做事的品味或模式化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做什么事,什么人都需注重这一种形式。)
Edith 似乎知道我的心思(我并未对任何人说过),她说一个工作只准备几个垫板,如果有孩子要工作就得铺上垫板,如果垫板不够,后来的孩子就得等待,等待是一件幸福的事,孩子们愿意等待(我相信在我们园里孩子们真是这样,他们真的能为了获得想获得的工作材料等待很久)。
垫板是为了控制人数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由于人多而哄抢胡来的状况,这跟蒙氏教具每样只有一样的道理一样。华德福没有固定的教具,但也不是所有的工作多少人做都可以,工作材料想拿多少就用多少,真没想到垫板被用来起这样的作用。
Edith 还说,老师要跟孩子一起吃饭,(我心想那当然很好,但我们老师的伙食不能跟孩子们的混在一起吃,我总担心有人会说我们老师占了孩子的便宜。)我把我的想法让晓春翻译过去,Edith
说那你们园里给厨房多出点钱,我心里叫到,天真的瑞典老太太,我放进去再多,只要老师跟孩子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就有人会这样想的。我以为把我的担心告诉她她就放过这个问题,但她又咕噜咕噜说了一通,翻译过来,还是老师跟孩子吃饭的问题。
Edith 说,如果老师不跟孩子一起吃饭,孩子们会以为老师就是不跟他们一起吃饭的,老师跟孩子一起吃饭,会营造平和温暖的气氛。我说“YA”,学着她的语气,但是孩子们吃饭时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事需要老师帮助,老师坐下来吃饭,会更累,刚吃一口就得站起来去给孩子端水端饭。
Edith 说:YA,孩子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老师应该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吃饭是很好的教育时机,那种吃饭的氛围对孩子更好。
我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氛围,就是从四面八方来餐桌边的亲人、朋友、围着桌子坐下来,愉快地分享一桌食物,每个人身体散发出舒服的信息都互相感染,形成一个无法替代的家的氛围,这跟一个人端着碗,蹲在哪儿,急急忙忙填饱肚子完全不同。
我的心早已被说服,可是嘴巴还在说着不行啊,不可行啊,老师的饭跟孩子的饭不一样,孩子们会去抢老师的饭(以前我们试过,老师根本吃不到他们自己的饭,全被孩子分享光了),同时心里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象她说的那样做。几次看到大班园老师跟孩子一起吃饭,感觉好极了。管他有人怎么说,先要了这个温暖详和的饭桌再说,当一次坏人死不了人嘛。
一、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