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家归来不看院

(2013-08-29 11:43:43)
标签:

王家大院

山西

灵石

红门堡

高家崖

分类: 行走

王家归来不看院

    此王府非彼王府(不是气功大师的那个王府)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是山西明清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若要了解山西的“大院”,这王家大院,一定是必到之地。

    说起山西的大院,可能首先会想到乔家大院。因为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乔家大院由此闻名海内外。

    十几年前,就去过乔家,那大片错综的院落,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电影里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点儿,仿佛就在灰墙青砖之间奔来奔去,让人不由得直起鸡皮疙瘩(那时候,还没有“穿越”这词儿吧)。

    然而,去过了王家大院,有了比较,才知道,王家比乔家,带来的是更惊人的震撼,说目瞪口呆也不为过。

    据说,张艺谋最早选择在王家拍电影,可是,费用太高。也是啊,一家文物保护单位,收点儿保护费也正常。

    后来,乔家大院听说了,免费提供拍摄场地,只是有个条件:要求在影片结尾的字幕中,说明是在乔家拍摄的。由此,乔家大院一下子成为中外闻名的山西旅游景点。从这方面来说,乔家,无疑是做了一笔成功的交易。

    不过,平心而论,无论是从建筑规模,还是整体气势,以及布局的精巧、奇妙等方面,王家大院都是首屈一指的。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在两百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群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 “山西的紫禁城”。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还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已经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可以想见,当年,王家鼎盛时期,那比故宫还庞大的建筑群,简直就是一座城池!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感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其建筑技术、装饰技巧、雕刻技艺超凡脱俗,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王家大院民居无论从建筑的体量规模、建筑的工艺作法等方面,都是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整体建筑,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高家崖堡的大门外,已经变成了拥挤的停车场了。
王家归来不看院
 
    大门左手边,有一座文庙,规模还不小。这还不算大院的一部分。
王家归来不看院
 
    进入大门,见墙上悬挂着游览图。现在对外开放的,主要就是高家崖、红门堡两座城堡。还有另外四分之三呢,还没开放呢!
    先游览的,是右面规模较小的高家崖。
王家归来不看院
 
    高家崖是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内涵丰富,有极高的文化品位。
王家归来不看院
 
    各个小巧的院落自成一格,又互相有通道连接。方方正正的院子,房间建成窑洞风格,各有各的功能。这个院子是厨房,专门负责做饭。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就餐,很有讲究的。
王家归来不看院
 
    两层、三层的建筑比比皆是。从楼上俯视,层层房舍错落有致。
王家归来不看院
 
    屋舍俨然,一眼望不到边。
王家归来不看院
 
    斜坡便于马车通行。
王家归来不看院
 
    后面的通道,把两兄弟的两座大型院落群连在一起。
王家归来不看院
 
    高低错落的建筑。台阶下方的小窑洞,有什么用呢?可以储物?最大的那个,站两个人没问题。
王家归来不看院
 
    错落的屋顶,还有一个个耸立的烟囱。
王家归来不看院
 
    门板年代久远,已经被门上的铁链磨出了凹坑。
王家归来不看院
 
    院落一个连着一个。
王家归来不看院
 
    透过墙上的花砖看,别有洞天。
王家归来不看院
 
    房子外的楼梯,做工精巧。
王家归来不看院
 
    精致的台阶,做成条案形状,即使有点儿积水也不怕。
王家归来不看院
 
    墙外精美的石雕,据说有防潮作用。
王家归来不看院
 
    每一处的雕刻都匠心独具。
王家归来不看院
 
    说明牌上介绍,这是慈禧逃难到山西时,曾经下榻的床。
王家归来不看院
 
    建筑上的装饰极其精美繁复。
王家归来不看院
 
    楼梯通往上层,楼梯下设计成储物间。
王家归来不看院
 
    院子都不大,然而,一转身,不期然,眼前一亮。
王家归来不看院
 
    门框上雕刻精美的图案,里面曾是家中公子读书的地方。
王家归来不看院
 
    门楼。
王家归来不看院
 
    影壁、石狮,相互呼应。
王家归来不看院
 
    木刻装饰细致精巧。
王家归来不看院
 
    登高可赏月。
王家归来不看院
 
    走出高家崖,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石桥悬空独立,通往对面的红门堡。
    第一次看到,一个家族的不同城堡,是由这样一座大石桥连接起来的,这种格局,实属罕见。想到什么:护城河?吊桥?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不要太夸张啊!晋商太有钱了!说是富可敌国,不过分吧。
王家归来不看院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都是黄土高原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
    石桥是两座城堡之间的连接通道,过了桥,就是红门堡。
王家归来不看院
 
    红门堡建山坡之上,北高南低。高耸的城墙,一边是山上。
王家归来不看院
 
    这一边,是下坡。
王家归来不看院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既隐含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有些院落建于乾隆早期,其装饰纤细繁密,又古朴粗犷。王家归来不看院

    木栏装饰。
王家归来不看院
 
    两边对应,自成一格。
王家归来不看院
 
    空间不大,更显曲折变化。
王家归来不看院
 
    不知那时候有没有建筑设计大赛,真应该给设计师颁发一个建筑设计奖哇。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家归来不看院
 
    重檐密布,极富韵律感。
王家归来不看院
 
    高大城墙庇护小巧庭院。住在里面应该很有安全感吧。
王家归来不看院
 
    城堡呈矩形,每一边的城墙上都有城楼、角楼,高高的城墙上,可以步行,绕城一周。王家归来不看院
 
    城墙上类似锔子的铁艺。
王家归来不看院
 
    花园亭台。
王家归来不看院
 
    楼阁。
王家归来不看院
 
    一连串,四座花园排在一起,互有关联,又风格各异。王家归来不看院
 
    行走其间,想起故宫的大内高墙。颇有些神似呵呵。
王家归来不看院
 

    红门堡的布局隐含着一个“王”字,山坡上,建筑为笔,道路就是笔划。直直的通道是一竖,阳光晒进光影的三条横路,就是“王”字的三横。
    图片的左上方,隐隐的,还有一座城堡,不知是不是王家大院的另外四分之三?如果全部开放,一天也不能走完吧?
    这比故宫还大的建筑群,这让人叹为观止的民居,这迷宫一样大大小小的院落、错落的楼阁,绝对让游客不虚此行。也终于明白“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含义了。
王家归来不看院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