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的力量

2022-11-14 14:26:39

       相信是一种力量。一个人相信什么,你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最后一句话,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临走时给了校长一份名单,称那上面的学生最有发展前途。八个月后结果出来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且性格开朗,自信满满,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人打交道。校长很惊奇地问罗森塔尔,他是用什么方法测出这些学生最有潜力的,心理学家回答,其实他根本没有测验,这些学生是他对着名单随机勾画的。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校领导和老师受到心理学家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充分相信,并不自觉地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表扬等,而学生也以为自己最有潜力,就给予老师积极反馈,变得更加主动、勤奋、阳光,如此反复,学生便越来越优秀,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以说,领导和教师相信这些学生能够出现奇迹,这些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出现奇迹,于是奇迹就真的出现了,其实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相信的力量。

     相信好预期,出现好结果,相信坏预期也同样会出现坏结果。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1973年至1998年近21万名华裔和日裔美国人以及4700多万名美国白人的死亡日期。结果发现,每月4号,华人和日本人死亡的人数比其它日子死亡的人数明显要高。研究认为,普通话、广东话和日语中的“4”和“死”谐音,部分华人和日本人有一种忌讳“4”的迷信心理。他们相信“4”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相信而又产生恐怖,因恐怖也又影响健康,相信坏的结果,坏的结果就会出现,其实背后起作用的还是相信的力量。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主宰和战胜命运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信。”  伟人毛泽东,他十六岁走出家门时就发誓道:“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925年青年毛泽东站在湘江边更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自己要改天换地、力主沉浮。也正因此,他给自己取笔名“子任”,是要以天下为己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即使是在最艰难的长征中,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正是无比的自信,才使他一直走到最后,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王阳明十二岁时就说我将来要做圣贤,最后果然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半圣人之一。周恩来十四岁时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果然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强大做了突出贡献。其实,从人类想象能够像鸟一样展翅高飞,到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从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到万有引力奠定现代物理的基础;从海底两万里的科幻小说,到人类探索马里亚纳海沟;从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迈出月球上的第一步;从道家的天人感应,到现代的量子力学。这些奇迹的出现,哪一项不是因为人们首先选择了相信?信着信着,就信仰成真;想着想着,就心想事成。平常的人往往只有看见了,才会相信;而卓越的人,则因为相信,而最终看见。

      正是因为相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变平庸为神奇。所以,马云说,我相信“相信”。牛根生也说,相信自己,你能行!李嘉诚更是说,让敌人都相信你。稻盛和夫则说:只有你相信了,你才能突破障碍。乔布斯也说,要有相信改变世界的勇气。比尔·盖茨则更加霸气地说,我相信自己就是上帝。人们常常睁大眼睛,去外面的世界寻寻觅觅,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如若心中没有信仰,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迷路。而相信就是一盏心灯,它可以照亮前行的路,并且伴你抵达理想的彼岸。

     相反,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北大校友卢新宁,在受邀回母校演讲时,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是的,她说的没错,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你相信什么,你就会遇到什么。如果你认为身边人都是恶魔,你就会看到他们果然都是恶魔,那你也就生活在地狱之中;如果你认为身边每个人都是天使,那你看到的就果然是天使,那你也就生活在天堂之中。顾城有首小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因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开始。

      情况为什么会如此呢?相信的力量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呢?用儒家学说解释就是“明明德”,也就是本心一旦擦亮,它就可以视通千里,明察世界,烛照万物,无所不能。用道家学说就是“天人合一”,心念一动,震动十方,天地信息,感于一心。用王阳明心学来说就是“致良知”,所谓“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当你找回了自己的良知,也就同时拥有了神明。用大乘佛法来说就是“自性具足”,人人皆具如来佛性,只须修心内求,便可心想事成,开悟成佛。用基督教来说,我们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原本能力无限,只要相信,便可抵达。而这里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心理学原理,也是宇宙大道:吸引力法则。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打开手机浏览百度新闻、新浪网页也好,观看抖音、快手也好,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完全一样的页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网络的背后是大数据,你喜欢什么,常看什么,网络就给你推送什么。表面看来是网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根据你的爱好给你匹配的,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你的内心吸引来的。同样的道理,人常常相信什么,心想什么,关注什么,努力什么,上天就会给你的内心配置什么,就会给你的身边推送什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这就是吸引力法则。根据这一法则,也可以说你的一切都是你内心吸引来的,是你内心的相信吸引了你需要的的信息、能量以及帮你或毁你的人。还以毛泽东为例,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走出韶山,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立志改变中国命运,自然他就会更加关注有关改革和革命的书,接触更多有救国之志的人。所以,对他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书报杂志接连不断地到来了。先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文章进入了他的视野,接着是《新青年》,最后终于读到了马克思主义书籍并且相信它所指引的道路就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对他有重要影响和帮助的人也到来了,先是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和老师杨昌济、袁仲谦们,接着是导师陈独秀、李大钊们,最后是战友周恩来、朱德们。不仅如此,实现理想的勇气、智慧甚至运气也到来了。毛泽东所遇到的一切,甚至好像在冥冥之中如有神助,换个角度,难道不是被他本人的心念吸引来的吗?难道不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因为相信而看见的吗?由此看来,吸引力法则有多么神奇,相信的力量又何其强大。

      一个人对奇迹的信念,永远是一个奇迹产生的首要前提。曾创造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日本商业奇才稻盛和夫曾说,人不应为外界状况所支配,不应该成为“状况盲动型”的人。所谓"状况盲动型",是指自己本想这么干,但顾虑到社会形势、经济形势等不利因素,马上又觉得实现困难,从而轻易放弃的人。对状况的理解越深入,就越觉不可能,因为他们只看到不利的一面,只会相信不好的结果。相反,从内心深处就想这么干的人,具备强烈愿望的人,无论情况怎么困难,为了达到目的,想方设法,绞尽脑汁,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就克服困难,其激情和创意也便源源不断,最后必然一步步走向成功。处于同样严酷环境之中,前者因相信失败而导致放弃,后者因相信成功而走向成功。

     其实,很多人在面对一个没有做过的事情尤其是跨领域的事业,都会说:“我肯定不行,这件事我做不到,这个行业不适合我”。这样的想法会潜移默化地改变自身,直到最后真的不行,真的做不到。而强者则会觉得,既然别人能行,既然有人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暂时不懂,无非是多学习、多尝试,最后一定能行,于是他就去做了,也就真行了。所谓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只要你愿意相信,并全力以赴,自信便能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失去自信,英雄不可一世的项羽在乌江自刎时,其实不是走投无路,而是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自信;曾经写出“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连死都不怕的汪精卫之所以当汉奸,其实是缺少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信心。生活中许许多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往往不是缺少背景,不是缺少条件,也不是本人缺少智慧,而往往是缺少自信。因为他们不懂:信心是命运的主宰,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素养。

      相信每个人都潜力无限,相信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相信每个人都能取得多个方面的成功。相信相信是人成功的前提,相信相信是人智慧的火种,相信相信是人力量的源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立志别说 后一篇:说“接地气”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