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
2022-03-17 16:48:39
春风和煦,万象更新,柳绿桃红,蜂飞蝶舞。气温一天比一天暖和,接连几天升至二十多度,路边的小草都争先恐后地拱出了嫩芽,老年人的棉衣还没来得及卸下,年轻人已经穿上了单衣,街上已经飘飞起裙子的花朵。这时,突然一阵寒风到来,裹挟着小雨甚至夹杂着雪花,一夜之间,似乎又回到了冬天,这种天气人们称之为倒春寒。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紧接着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迅速掌控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辛亥革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当人们还沉浸在推翻帝制的喜悦中时,很快就上演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小丑跳梁的闹剧。前进着的中国出现了短暂的倒退,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倒春寒现象。
类似的情况在中外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变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很快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但在孝公死后,贵族保守势力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最后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一场历史的倒春寒席卷了秦国。所好的是,商鞅的变法已经深入人心,其给秦国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新继任的秦惠王和他的子孙并没有废除新法,秦的国势继续发展,
历史的车轮依然隆隆向前。还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一变革,毫无疑问代表了历史的前进方向,但在汉初刘邦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封,最后尾大不掉,以至于酿成“七国之乱”,历史在这里也出现了短暂的倒退。虽然这种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分封制随着叛乱的平定很快被取消,但历史的倒春寒,还是对汉初的社会起到了不小的破坏作用。同样,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过程中,路易十八也曾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部分权利,之后查理十世又大肆血洗革命者,这些都是滚滚历史车轮中的短暂倒退,社会发展中的倒春寒。
历史的发展怎么竟会如此呢?它和自然界的倒春寒形成又有着什么样的相似之处呢?
春季到来之后,冬季风逐渐转换为夏季风,夏季风越刮越盛,天也越来越暖和,但这时候已经悄然败退到西北地区的冬季风又突然南侵,这时候南下的冷空气就会和北上的南方的暖空气形成一种对峙的状态,阴阳碰撞,就会迅速形成阴冷低温天气,这就是自然界倒春寒形成的原因。同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新生力量不断战胜旧的力量,新事物不断战胜并代替旧事物。在此过程中,旧势力、旧事物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有时会突然聚集力量卷土重来,在短暂的时间或者某个局部甚至会占据上风,但由于它毕竟是落后的、过时的、腐朽的势力,不能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很快就会被驱逐,这个旧事物的短暂得势和复辟,这会形成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就拿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来说,一是革命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封建社会毕竟要灭亡,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洪流滚滚、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袁世凯、张勋、溥仪等,无论是封建的遗老遗少,还是高喊革命的部分人中,无论是当时的贵族、实权派还是基层民众中,其内心的帝王思想并没有彻底根除,一有机会,就会沉渣泛起。这种势力的反扑就会形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而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一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而且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斗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矛盾双方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矛盾斗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历史快速前进中出现的短暂倒退,也就是倒春寒现象,就是这种曲折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事实证明,每当历史加速前进,社会发生剧变时,就最容易出现反弹和倒退,就象人在小步、漫步向前走时,一般不会趔趄,而人在向前猛跳一大步时往往会向后倒退一小步。也象春天,越是连续几天天气迅速变暖时,接下来越是会遭遇倒春寒。
也象自然界中的倒春寒会对农作物产生伤害一样,社会发展中的倒春寒一旦出现,其对社会的破坏、对进步力量的伤害也是很大的。秦国的商鞅之死,汉初的“七国之乱”,辛亥革命的共和遭受破坏,法国大革命后期的革命者反而遭到杀戮等无不如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在变革过程中,能改革则不革命,毕竟革命要用暴力摧毁旧的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是前进中的巨大跨越,它往往会遭致固有利益所有者的激烈反对并产生巨大的社会震荡。二、如果非革命不可,一旦革命取得成功,就要防止旧势力的反扑,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在这方面处理的就非常好,一方面用革命思想武装人民,铲除旧势力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历史的倒退。三、即便是改革,还有个时机问题,力度问题、轻重缓急问题,尽量避免触及更多人的利益,力争让更多的人受益。四、如果历史前进中的倒春寒实在不可避免,那就象我们防范自然界中的倒春寒一样,在天气最暖和的时候就做好预测,在寒流到来时就已经做好了保暖措施。我们在改革的同时就考虑到反弹的可能性及可能受到的危害,并努力做好一切防范,争取把风险降至最低。
叔本华说:“只有按照自然启示的经验去生活。”天气暖和的有点不太正常,我们知道倒春寒也许就要来了;倒春寒已经到来了,我们明白接下来就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了。以天知地,以地知人,这样可以让我们以一种因有准备而平和的心态,来迎接自然或社会的风雨和彩虹!
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
春风和煦,万象更新,柳绿桃红,蜂飞蝶舞。气温一天比一天暖和,接连几天升至二十多度,路边的小草都争先恐后地拱出了嫩芽,老年人的棉衣还没来得及卸下,年轻人已经穿上了单衣,街上已经飘飞起裙子的花朵。这时,突然一阵寒风到来,裹挟着小雨甚至夹杂着雪花,一夜之间,似乎又回到了冬天,这种天气人们称之为倒春寒。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紧接着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迅速掌控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辛亥革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当人们还沉浸在推翻帝制的喜悦中时,很快就上演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小丑跳梁的闹剧。前进着的中国出现了短暂的倒退,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倒春寒现象。
类似的情况在中外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变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很快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但在孝公死后,贵族保守势力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最后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一场历史的倒春寒席卷了秦国。所好的是,商鞅的变法已经深入人心,其给秦国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新继任的秦惠王和他的子孙并没有废除新法,秦的国势继续发展, 历史的车轮依然隆隆向前。还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一变革,毫无疑问代表了历史的前进方向,但在汉初刘邦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封,最后尾大不掉,以至于酿成“七国之乱”,历史在这里也出现了短暂的倒退。虽然这种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分封制随着叛乱的平定很快被取消,但历史的倒春寒,还是对汉初的社会起到了不小的破坏作用。同样,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过程中,路易十八也曾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部分权利,之后查理十世又大肆血洗革命者,这些都是滚滚历史车轮中的短暂倒退,社会发展中的倒春寒。
历史的发展怎么竟会如此呢?它和自然界的倒春寒形成又有着什么样的相似之处呢?
春季到来之后,冬季风逐渐转换为夏季风,夏季风越刮越盛,天也越来越暖和,但这时候已经悄然败退到西北地区的冬季风又突然南侵,这时候南下的冷空气就会和北上的南方的暖空气形成一种对峙的状态,阴阳碰撞,就会迅速形成阴冷低温天气,这就是自然界倒春寒形成的原因。同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新生力量不断战胜旧的力量,新事物不断战胜并代替旧事物。在此过程中,旧势力、旧事物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有时会突然聚集力量卷土重来,在短暂的时间或者某个局部甚至会占据上风,但由于它毕竟是落后的、过时的、腐朽的势力,不能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很快就会被驱逐,这个旧事物的短暂得势和复辟,这会形成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就拿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来说,一是革命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封建社会毕竟要灭亡,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洪流滚滚、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袁世凯、张勋、溥仪等,无论是封建的遗老遗少,还是高喊革命的部分人中,无论是当时的贵族、实权派还是基层民众中,其内心的帝王思想并没有彻底根除,一有机会,就会沉渣泛起。这种势力的反扑就会形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而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一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而且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斗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矛盾双方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矛盾斗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历史快速前进中出现的短暂倒退,也就是倒春寒现象,就是这种曲折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事实证明,每当历史加速前进,社会发生剧变时,就最容易出现反弹和倒退,就象人在小步、漫步向前走时,一般不会趔趄,而人在向前猛跳一大步时往往会向后倒退一小步。也象春天,越是连续几天天气迅速变暖时,接下来越是会遭遇倒春寒。
也象自然界中的倒春寒会对农作物产生伤害一样,社会发展中的倒春寒一旦出现,其对社会的破坏、对进步力量的伤害也是很大的。秦国的商鞅之死,汉初的“七国之乱”,辛亥革命的共和遭受破坏,法国大革命后期的革命者反而遭到杀戮等无不如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在变革过程中,能改革则不革命,毕竟革命要用暴力摧毁旧的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是前进中的巨大跨越,它往往会遭致固有利益所有者的激烈反对并产生巨大的社会震荡。二、如果非革命不可,一旦革命取得成功,就要防止旧势力的反扑,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历史发展中的倒春寒现象。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在这方面处理的就非常好,一方面用革命思想武装人民,铲除旧势力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历史的倒退。三、即便是改革,还有个时机问题,力度问题、轻重缓急问题,尽量避免触及更多人的利益,力争让更多的人受益。四、如果历史前进中的倒春寒实在不可避免,那就象我们防范自然界中的倒春寒一样,在天气最暖和的时候就做好预测,在寒流到来时就已经做好了保暖措施。我们在改革的同时就考虑到反弹的可能性及可能受到的危害,并努力做好一切防范,争取把风险降至最低。
叔本华说:“只有按照自然启示的经验去生活。”天气暖和的有点不太正常,我们知道倒春寒也许就要来了;倒春寒已经到来了,我们明白接下来就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了。以天知地,以地知人,这样可以让我们以一种因有准备而平和的心态,来迎接自然或社会的风雨和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