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西夏王陵

(2011-05-06 08:47:25)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杂谈

           神奇的西夏王陵

 

自从洋海古墓发掘后,德国考古研究院亚欧所在中国的足迹一直受到关注。2010年以来,中国考古领域重大发现不断,新闻事件不断,尤以汉墓的重大发现为甚,进入2011年,张安世家族墓地的发掘被央视现场直播,产生了轰动效应。可是,在十几处充满悬念的考古现场都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而年初,王睦博士的探寻目光出现在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她到那里去做什么?

难道西夏王陵有什么新的发现?

不过,即便是没有什么新发现,西夏王陵的许多秘密,诸多神奇之处也是令人产生探寻的渴望。比如,那些黄土夯筑的陵台(中国金字塔)为什么寸草不生?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鸟落在陵台上。原因何在始终无解。

我们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埋葬西夏皇帝的陵墓,为什么叫“王陵”?因为按照中国中世纪的规矩,只有皇帝的墓葬才可以称为“陵”,西夏怎么王坟称为“陵”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李元昊自称皇帝,但是,对外,确切说就是对辽宋是称为王的,辽宋史书也将他们以王爵对待,所以,尽管西夏的最高统治者是实际上的皇帝,但在所有的历史资料中,他们往往是以王的身份出现的。这就是他们的陵墓被称为“王陵”的原因。

历史上西夏的首都在今宁夏银川市(当时称作兴庆府),所以他们的陵墓也就近选在今银川市城西三十五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这里正当由银川通往腾格里沙漠东部边沿的大道,南北绵亘的贺兰山,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缺口。万里长城在山上伸展,著名的西北三关口就在附近,整个地势非常雄伟。西夏王陵就分布在沿着贺兰山东麓的一块缓坡地带之上。东西顺着缓坡分布约有四公里,南北沿着山势排列有九公里,占地有四十多平方公里。“头枕青山,脚蹬黄河”,尽得风水之利。在西方考古学家的用语中,说到东方金字塔时,指的就是西夏王陵。

 

西夏自李元昊称帝以来是十帝,加上未称帝之前的李继迁、李德明(后追封为帝)共十二帝,经历了二百五十余年。目前可以确认的有九座帝陵。另外的三个皇帝可能是还未及营建陵墓就败亡了。

 

    西夏王陵的发现就充满传奇。

 1970年的初春,一位陕西考古工作者乘车经宁夏前往内蒙古阿拉善的途中,看到距银川市不远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推测这片气势恢弘的陵墓建筑群是高大封冢的“唐墓”,但当时宁夏史学界和考古界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更别说明确过这片陵墓群的归属。

    19726月,兰州军区某部战士在贺兰山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一个个直发呆,谁也看不懂。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同时驱车到达银川市,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出于慎重,宁夏博物馆迅速组织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3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精巧的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这也是对这片陵墓群进行了有史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这一发现,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哦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

千年之前,西夏文明突然湮没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人们对西夏历史的了解几乎只限于《宋史》附属的《西夏史》那短短的文字。如今有了这个考古发现,激发出来了考古人员探寻的激情。他们这片荒漠中跋涉不已,以求新的发现。结果,在连绵的贺兰山背景中,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黄土建筑,在广阔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伟。每个较大的黄土建筑周围,均环绕着方形的城墙和辅助性建筑,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而它们的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之中,却显示着一种永不屈服时间和沙暴磨砺的顽韧。特别奇怪的是这些高大的土塚竟然寸草不生,据说鸟都不在这里拉屎——至今,仍然是个谜。

经过几年的探查,人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西夏的许多失去的史事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西夏王陵的建筑和同时代的帝王陵一样,分作地上陵园和地宫两部分。所有陵园的方向皆坐北朝南,其地面建筑形式虽说是仿效唐代和巩义市北宋诸陵,但却自有特点。根据现存的遗址看,每个陵都是一个单独的完整布局。每陵占地约十万多平方米,四周有陵墙围绕,并分作内外两重。陵园的四角建有角楼,是为陵园范围的标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的作用相似。整个陵园的布局自南往北依次排列为:阙门、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和灵台。内城墙四面辟门,献殿和灵台之间有一鱼背形土梁,长约五十米,为墓道封土的痕迹。其北端即是陵园的最高点,地宫之上的封土(坟头)。此坟头又称之为陵台,是陵园中最突出的标志,远远可以望见。 也是被称为金字塔的得名原因。

陵台的外貌有如粗壮的佛塔,有圆形和八角形两种形式,高约二十米上下。从现存残迹可以看出,一般分作五、七层,每层挑出椽飞,上覆瓦陇,其中有大量的绿色琉璃瓦饰。陵台的台身饰以赭红色,整个建筑物红绿相映,可想见建成当年是多么壮观华丽。

西夏是一个和汉族政权交往很密切的王朝,起初依附于唐宋,后又与宋相争,称帝对峙。和当时最为强盛的辽国是姻亲国,尽管也发生过两次战争,总的关系是良好的。后来,金灭辽,他又对金称臣。和宋辽金在文化上相互交融,实行唐宋的政治经济制度,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西夏文字,等等。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他们学习唐宋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所创新。西夏王陵的建筑,也正反映了这一情况。

当我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关注西夏王陵,三十年代德国已经对西夏王陵进行了航拍,地面和地下工作肯定也没少做,看来研究西夏不但要从俄国获取资料,应该在德国也打开一扇门。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