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金娱乐有意思

(2010-12-05 21:29:26)
标签:

文化

 

辽金娱乐有意思

 

 

在《硬汉帝国》中,笔者提到辽兴宗是个超级票友,戏瘾上来,可以不分场合地点扮相开唱。有一次,在既有宋朝使节还有后宫嫔妃的时候,他装扮上就开唱了,他的岳父(好像就是齐天后的父亲)竭力劝谏,他恼怒之下,竟然将岳父揍了一顿。可见其对唱戏的爱好程度了。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当时,全辽国都娱乐成风,“卡拉偶尅”到处都有,从出土的壁画上看,当时有一些女子,自己独自到酒店的卡拉偶尅包房,有两个“戏子”边弹边跳,那女子品着酒(茶?)独自欣赏。另有壁画是典型的小乐队和跳舞表演。一片清和世界。

另有一种演出,就是契丹皇帝到各处“捺钵”,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都要献歌献舞。而女真人在这些民族里面是佼佼者。

 

在山西省高平县李门村二仙岭上二仙庙露台,露台三面均镶嵌石灰石阴刻兽及花鸟人物。其中东侧前部有幅散乐图,刻是男女各5人在行进中表演。前一男着官服,手持竹竿。后随表演者操腰鼓、扁鼓、笛子、萧、筚篥、拍板等乐器,衣左衽,有女真人显著的着装特点。
  舞台南侧还有一幅女真人乐舞图惹人注目:这幅图阴刻6位彪悍女真武士,画面左起第一人正面立,双手横笛。第二人侧身立,头戴扁圆形浅毡帽,帽有带系于颌下,戴耳环,脑后垂五条辫发,左挂箭壶,右挂弓囊,面向两蹈舞者击节相和。
  图中第三、四人皆是头戴瓦楞帽,着窄袖袍,腰系蹀躞带,抱肚有花边,足穿高靴,双手各执布巾,作蹈舞之状。左蹈舞者背面,脑后垂三条辫发,右手扬过头顶,左手摆于背后。右蹈舞者正面,左手扬起,身向前倾,右脚尖点地,活泼热烈。
  画面第五人左手抱腰鼓于腋下,腰鼓有带斜挎于右肩,右手展掌正在击鼓,第六人坐于交椅之上,右手端酒碗,正在观看乐舞者表演。
  二仙庙金代女真人乐舞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二、五人组成乐队,第三、四人组成两人表演者,第六人是观众代表,整个画面向我们展现了二人转原生态表演的生动场面。直至今日,二人转表演还保持着这种手执手巾的简易道具特点。
  女真人喜欢唱歌跳舞,适逢喜庆,众人饮酒间轮番起舞,有人蹈舞歌唱,有人击节相和,直至尽兴方罢,颇有时代的特点。
  《三朝北盟汇编》记载:
女真人“贫者则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
  “贵族子弟及富家儿,日夕饮酒,则相率携尊驰马戏饮,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讴歌以许觞,邂逅相携,调谑往返,即载以归,不为顾至追逐马足不远数里。”这种男女对歌、对舞恋爱求偶的形式,当是最原生态的二人转。

但是,这已经是迁都北京之后的事情了。在《硬汉帝国》第一卷的时代里,情景略有不同。
  《金史》卷63《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传》记载:后(,乌古乃的夫人、阿骨打奶奶多保真)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桓赧、散达偕来,是时已有隙,被酒,语相浸,不能平,遂举刀相向。后起两执其手,谓桓赧、散达曰:“汝等皆吾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遽忘吾夫之恩,与小儿子辈忿争乎?因自作歌,桓赧、散达怒乃解。”

唐括多保真自编自唱的自渡歌当是原生态二人转中单出头的表演形式。

多年以来,曾经认为二人转文嗨嗨和武嗨嗨唱腔中的过门“得呼嗨儿,喇呼嗨儿、呼儿嗨”为过门,连接词,没有实际意义,是汉语中的虚词。最近,为了写作,对女真语言下了点功夫,发现:“得呼嗨儿”为女真语“的儿哈喇”,为快乐之意;“喇呼嗨儿”为女真语“忽秃儿”,为幸福之意;“呼儿嗨”为女真语“忽的剌”,为唱之意。是女真语快乐、幸福、歌唱之意。还有《羊调》中的“哪啦咿呼嗨呼嗨”都含有欢快、喜庆、积极向上的意义。由于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汉语注音的不同标字和语音脱落等演变,形成在如今二人转的过门中的演唱形式。
   
多保真该出场了,先行预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