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葬的大金帝国(10)

(2009-02-11 20:18:57)
标签:

文化

 

冰葬的大金帝国(10

——儒留夜奔朱蒙扩张

 

朱蒙的用心在于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当时16岁,就是成熟的男人。

 

原来朱蒙从扶余南逃前已经成亲,取妻礼氏,婚后两人感情很好。南逃时,礼氏正怀有身孕,不能同行,只好留在扶余。临行前,朱蒙对礼氏说:

“将来你一旦生下男孩,待长大时告诉他,我有一件遗物藏在七棱石上大松下面。他能找到此物,才配做我的儿子”。

 

礼氏牢记朱蒙的话,后来果然生一男孩,取名儒留,又名类利。待儒留长大以后,有一天在田野中弹石打雀,不小心把一位提水妇人的瓦罐给打碎了,妇人骂他是无爹管的顽皮孩子。儒留听后很羞愧,回家追问母亲。礼氏告诉他父亲在南方开国称王,并把朱蒙临行前说的话也告诉了他。

 

儒留为了早日去见父亲,赶忙到山谷中去找有七棱石并且生长着大松树的地方,每天累得精疲力尽,吃了很多苦头,看见了无数的大松树,可是始终不见七棱石的踪影。

 

这样,一直到了儒留16岁,也没有找到七棱石。

 

就在卒本扶余进贡的使者来的第三天,应付完朝仪的儒留回到堂屋内休息,忽然感到房屋的柱石之间好象有一种响声传来。

一声。

两声……

不绝如缕。

疲劳的他急忙起身走近察看,眼睛登时一亮,此时他才发现堂屋中立柱的础石露了出来,而这础石恰好为七棱,其上立柱,就是又粗又圆的大松木。他立即在柱子下挖掘寻找起来,果然挖到了一节断剑。

 

断剑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物,但是,这是父亲留下的信物,其价值更加珍贵。

 

因为有了这件信物,已经称王的父亲就会和自己相认。

 

于是,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儒留带领母亲礼氏等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同逃出扶余,去找朱蒙。

 

儒留到达纥升骨城后,见到朱蒙,取出断剑奉上,朱蒙把自己保藏的另一段断剑也拿了出来,两段一合,恰好连成一剑,众人见了无不欢喜,于是父子相认,夫妻团聚。

 

礼氏是原配夫人,扶余人。儒留无疑是自己的长子。虽然他用了六七年,才在自己派去的人的暗示下,找到断剑,说明他还是不乏聪明。所以,朱蒙立即宣布立儒留为太子,确立为自己的继承人。

   

儿子 和夫人来到了自己的身边,朱蒙很高兴,没有了后顾之忧,他要扩张自己的领土,使“高句丽国”有个国家的规模。

 

一天,他带领随从行猎,在山涧的一条小溪里,发现了几片菜叶从上游缓缓流下,那是只有人工才能种出来的菜,证明在这深山里面,居住有人类。

 

乘出猎之便,溯江而上寻找,果然在深山里面发现了一大群人和居住的部落。

经过打问,知道这里称为“沸流部”,是“高夷”人。

 

朱蒙早就听说曾经有一个部落(民族)称为“高夷”,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面找到了。

 

这时,高夷的酋长松让已经得到报告说有陌生人到来,感到很突然。于是迎上去对朱蒙说:

“我这里地处偏僻,视听闭塞,不曾见过您。今日偶然相遇,很是令人高兴,但不知您是从什么地方来?

 

朱蒙拿出一幅傲然不群的样子回答说:“我是天帝之子,到这里找个地方居住”。

 

松让听了大吃一惊,这是要占据我的地盘啊!

 

松让所属的高夷民族是有着古老历史的。殷周时,他们被称为“濊貊”,居住山东半岛一带。臣服于商朝。

 

在周武王灭商的时候,被周朝人东进所迫,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迁徙,留在故地的,后来成为周人的一部分。古籍中的“发”(音蕃BE,亦作“北发”)、“高夷”,即是这时渡海徙居今东北地区聚居的两支。

 

燕国派秦开北破东胡,居住在今河北省的大部分又被迫由陆路向东北迁徙,散布在今辽河以东及吉林省西北部地区。至此,史书不再有今长城以内以濊貊或单称貊或濊的记事。高夷则多次见于记载。和发、橐离(亦作槀离、索离)经常同时出现,还由于迁入此地后,与当地一些土著部落融合为一个共同体。

 

发,散居在今辉发河流域;高夷,居于今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吉林省集安县和通化市一带;橐离大约住在今嫩江、松花江合流处以北的松嫩平原。

 

到了松让这一代,已经传了有数十代了,成为新的家乡了。

 

于是松让说:“我在这里世代为王,地方很狭小,无法容纳下两个主人,您来这里居住时间不长,可否作为我的部下?

 

朱蒙听了这话,心里一阵感到不是滋味,因而气愤地同松让争论起来。争论没有结果,两人又较量起射箭的武艺,要比出个高低。结果,松让不是对手,输给了朱蒙。

   

公元前三六年夏天,松让以失败者的心情,率领沸流部归降朱蒙。随后朱蒙以其地为多忽部,封松让继续为多忽部酋长。

  

    公元前三二年冬天,朱蒙命令乌伊扶芬奴率兵南伐,征服了长白山以南的荇人部,在那里建立城邑,直接纳入高句丽政权管辖下。

   

公元前二八年冬,朱蒙又命令扶尉歇率兵向东出击,征服了北沃沮,在那里也开城置邑。沃沮人属于另一支濊貊族的后裔,对沃沮部的征伐,表明此时朱蒙统一高句丽各部的斗争取得了一定胜利,有能力开始向异族地区伸张,扩大其势力范围了。

   

公元前一九年秋,当朱蒙四十岁时,由于劳累过度死去了,被葬于龙山(今已不能确指),谥号东明圣王,儒留继嗣王位,号琉璃王,又称儒留王。

 

公元三年,儒留王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二年,第三代太武神王在国内城为朱蒙建立东明王庙。自此以后,高句丽人世世代代崇拜朱蒙的偶象,他所创立的高句丽政权一直延续了七百多年。

 

这七百多年里,肃慎和他们时好时坏,一直延续到高句丽被唐朝灭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