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写于2010-12-24
16:40:00,因为被消失,现在找到重新发出。

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耸道山。
插汉鸟窥天咫尺,旋空人与石回环。
——清
杨庆琛 净光塔诗对
乌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乌山东麓,全名“崇妙保圣坚牢塔”。
《乌石山志》中这样记载:“俗呼石塔,在南涧寺东。唐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字敬叔,河东人。以石建,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塔。庾承宣记之。五代晋天福六年,伪闽永隆三年。王延曦重建,名崇妙保圣坚牢塔,林同颖记之。第一层中为南无金轮王佛,第二层中为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第三层中为南无无量寿佛,第四层中为南无多宝佛,第五层中为南无药师琉璃光佛,第六层中为南无龙自在王佛,第七层中为南无释迦牟尼佛,七层俱有石刻。”
由于乌山地质的关系,乌塔在清道光年间塔身倾斜,1957年曾重修。乌塔塔身上的浮雕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
1982年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晴霄高耸笔锋铦,海月江烟挂碧檐。
地控诸天连北极,窗虚八面敞云帘。
瑶池日照金莲净,碣石春摇竹笋尖。
欲借乌山磨作砚,兴来书破彩霞缣。
——明
林恕《登石塔》
唐乾符六年乌塔被毁,闽永隆三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在旧址原想重建九层宝塔,但只建了七层就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现乌塔为八层七角,高35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分别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塔顶饰有葫芦宝刹,造型雄伟端庄古朴大方。乌塔全身以花岗石砌就,因外表显乌色故称乌塔。

乌塔西面立有全国文物保护碑与省级文物保护碑

石碑上记载着乌塔的历史

乌塔下面有一对小石狮,乌塔于一九五七年重修。

塔身每个角落边上都有金刚造像

石塔座基下面精美的石雕
石塔撑空立,登临至上层。
眼穷千里远,梦想十年曾。
——清
李家瑞《登无垢净光塔》
乌塔塔身全部由花岗石砌成

塔檐的每个角都有精致的石佛像

乌塔顶上的宝葫芦

寺废塔犹存,经年不启门。邻梯闲借上,石磴始能扪。
鸡犬烟中市,桑麻雨外村。残碑虽剥蚀,彷佛辨贞元。
——明
洪士英《登石塔》
位于乌塔西面的碑亭里,立着一块篆书“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唐庾承宣《无垢净光塔铭并序》,下有龟趺负载。这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石碑,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浮图初建自贞元,埋没人间废址存。石室尚镌朱仲晦,碑文曾读庾承宣。
百枝灯火悬空界,四顾河山绕郭门。漫属老僧勤课诵,向来兴复若谁论。
——明
曹学佺《石塔点灯》
由于乌塔倾斜的缘故以铁箍对塔身进行加固,但并没有解决倾斜的根本问题。
福州市建筑勘测设计分院从1999年4月起,多次对乌塔塔身进行监测,确认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达2.1度。
2002年政府竟然将乌塔受保护范围内的一地块,让给某房地产公司建冠亚广场,在当时激起轩然大波。
网络摘录:2004年9月5日,冠亚广场开工后3个月,福建师范大学等62位专家、教授联名致函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呼吁拯救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涉及乌塔的内容如下:“乌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乌塔”所在地也是福州著名的风景区,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缮保护,而不能掺入太多现代化的内容。但是按规划,其将被缔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居住六位一体的福州首座全生活购物中心,这不仅将破坏其原有的风貌,对“乌塔”的生存也将构成严重威胁。

现在冠亚广场后面新建了乌塔公园,为乌山乌塔景区的主要入口。据媒体报道,乌塔公园面积近14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包括对乌塔、乌塔会馆、邓拓故居、石塔寺、白真人庙、慈善堂六大建筑的修复保护。

位于乌塔边上的石塔寺。《闽都记》记载:“国朝永乐、宣德、景秦、成化间屡修茸。嘉靖间,寺地为居民侵没,一塔仅存。会城龙角,颓废非宜。”

乌塔会馆,位于乌塔南侧,大门上方为“石塔祖殿”青石匾,门口有两尊造型奇异的石兽。乌塔周边有不少与乌塔相伴的历史建筑,其中乌塔会馆及白真人庙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2003年初在修缮中发现了匾额“石塔祖殿”,从中证实重修于1883年,有“城内嫩饼行友仝敬立”字样。海峡都市报曾经作过这样的报道:“现存的乌塔会馆为清晚期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九年(1883年)城内(今鼓楼区)嫩饼行(糕饼业)集资重修,辟为关帝庙。后来,南北京果行商会筹资参与修建一座戏台,用于娱神聚会,称石塔祖殿。因地处乌塔,改称乌塔会馆。”


正好看见边门开着,进去拍摄了几张图片。一位老师傅说这里供奉关公的,并指着地上随处放置的石构件告诉我,这里面很多都是宋代的。
里面主要的建筑戏台,造型优美。


藻井斗拱层层重迭,雕刻精细,非常漂亮。因为光线问题,图片拍摄不好,随便看啊。
到处都透露出古老的气息

位于乌塔北面的邓拓故居,还在修复之中。

在乌山“第一山”石刻那里拍摄乌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