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西禅寺,位于西郊怡山之麓,与福州大学相邻。建于唐朝,距今有1130余年历史,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占地约170亩,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古刹大门的坊柱上镌刻着一幅清代周莲撰写的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
始于唐朝的福州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千年来“怡山啖荔”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据《西禅小记》中记载,“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自明朝开始,寺僧每年均举办荔枝会,邀请地方人士参加,寺里拿出保存的古今字画,请人赏析。每年盛夏蝉声高鸣荔枝红熟之际,福州文人雅士就应邀莅寺,开园采摘品尝荔枝。击钵擘笺斗韵,或挥毫书画,堪称盛事,留下许多轶事与诗词,成为福州一大传统民俗文化。蔡襄曾经这样称赞西禅寺的荔枝:“荔树风光占全夏,荷花颜色未留香。”
1981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首次到访就留下名句:“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在疯狂的文革中,西禅寺不可避免地遭到浩劫。现存的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四次枯荣,主干中心已经枯朽,仅靠外侧剩余不到10厘米厚的残余皮层支撑而顽强地生存着。十几年前,为了保证这株宋荔的正常生命代谢,一位名叫品性的法师为它牵引水管,确保其从树根到树端都有充足的供水。在寺内僧人精心照料下,宋荔枯木逢春,重新开花结果了。
如今寺内数百棵荔枝树有一半以上是以宋荔为母体嫁接繁殖的,它们的果实肉厚、核小、甜酸适口。每当荔枝采摘时节,都会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来品尝。
在2005年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公布福建省城市第一批古树名木的通知中,这株古荔列为一级保护名木。宋荔
编号 4 。中文名 荔枝。拉丁名
Litchichinensis。树龄 520年 。(估算)高度10 米。胸围径3.14
米。冠幅直径7 平方米。具体生长位置
工业路西禅寺三合塔东侧。管护单位 福州市绿化工程处。

西禅寺里面一片郁郁葱葱,数不尽有多少荔枝树。

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





上面这株古荔位于大雄宝殿前面,是以宋荔为母体嫁接繁殖的。



上面图片是著名的宋荔,福建省一级保护名木。

主干中心已经枯朽,仅靠外侧剩余不到10厘米厚的残余皮层支撑着。

宋荔顽强地生存着,照样开花结果。

这张图片来自媒体的报道。每当荔枝采摘时节,都会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来品尝。

西禅寺内风光无限,放眼望去,荔枝树一片郁郁葱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