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IT达尔文
IT达尔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66
  • 关注人气:6,7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CL电视微信互联功能,互动沟通新模式

(2014-12-12 13:53:45)
标签:

it

电视这种家用电器,对于现代人来说,那可是家家必备的。自从这个电子产品进入家庭之后,带给了人们无限欢乐。可能对于80后印象最深刻的电视机就是阴极显像管(CRT)电视,球面的屏幕(后期改为纯平面)、厚厚的边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其功能就是简单的观看电视。而如今电视机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电视了,很多功能都可以在电视实现,比如TCL电视微信就具备微信交流,视频沟通,玩游戏等,而这种具备多种功能电视即将取代过去成为一种新趋势。

http://s16/mw690/001I8HNBzy6Ok5qqn4Haf&690

回顾历史  电视机进入中国

回顾历史,时间追溯到20时间70年代末,那时电视机才开始进入我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到了1925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问世,贝尔德也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之后电视产业发展迅速,英国1927年开始长期连续播放电视节目,并于1930年解决了音视同步传送的问题,次年第一次真正将电影在电视上播放。

http://s3/mw690/001I8HNBzy6Ok5qvIP012&690

 

19583月份,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电视能通过银屏图像和伴声,及时准确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极具娱乐性,是大众传媒朝阳产业。到1978年,国家批准伤害电视机长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这标志着我国彩电工业已经跨越过自行摸索的漫长前奏,开始直接和国外先进技术对接。

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隆重推出了等离子电视,平板电视等开始以惊人的魅力占领市场,而随着04年液晶电视的苏醒,液晶电视盒等离子电视正是展开激烈的比拼,电视的尺寸、高轻度以及技术水平真正成为了竞争力。

回顾了电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让人不禁感叹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高清画质,现在电视已是智能3D的天下。

纵观现在  TCL微信互联网电视崛起

而在今年,电视巨头们的竞争更为激烈。从今年国庆市场来看,三周彩电销量达到550万台,再创新高,并一举扭转上半年以来的市场颓势。在众多新品中,成绩最为抢眼的,是TCL强势推出的TV+家庭娱乐电视,借助行业首家实现微信互联功能及可持续增值,成就销量与口碑双赢,成功奠定TV+——微信互联硬件平台领导者的优势地位,横扫国庆彩电中高端消费市场。在TV+强力带动下,TCL彩电产品全线爆发,国庆前5天与去年同比销量增长17.3%,领跑国庆档。在双十一TCL集团销售额突破了3亿大关,仅当天物流出货率就达到了80%以上。

http://s13/mw690/001I8HNBzy6Ok5qVxKcec&690

毫无疑问,之所以TCL电视销售如此火爆,得益于其旗下电视的微信互联功能。随着微信应用的火爆,当下除了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拥有微信功能之外,众多智能电视也将该应用运用到了其中。而在运用微信互联功能的智能电视产品中,TCL推出的主打微信互联网功能的TV+ A71C电视凭借着“微社交”、“微操控”、“微想家”、“微服务”等全新功能,解决了以往电视的使用痛点,带来了全新体验,大受用户喜欢和青睐。

http://s4/mw690/001I8HNBzy6Ok5ruUjFc3&690

在观察人士看来,TV+横扫中高端市场,微信互联带来的先发优势至关重要。他认为,微信互联打破了以往电视体验的诸多痛点,是未来中高端产品市场的标志功能,TV+率先抢占这个市场先机,无疑一举占据了国庆竞争的制高点,在别人还在玩概念、玩价格战的时候,帮助TCL脱颖而出,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展望未来  智能电视成主流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电视遥控器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实现快捷便利的输入方式进行控制,视觉控制、手势控制以及语音控制等都将成为未来智能电视的遥控设备。可以说,智能电视在软件方面,为用户提供丰富、实用的APP应用,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础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操控体验,让电视简单、易用,则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同时,未来智能电视在硬件的升级也是至关重要的,液晶面板技术、芯片模组和LED背光源技术,也是需要智能电视厂商逐渐加大科研投入的。智能电视与4KOLED、量子点等高新技术的相结合,是大幅改善用户实际观看体验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用户会选择新技术与新规格带来的畅快体验。因此,智能电视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需要软硬兼施,齐头并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