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那些与南极零距离接触的人

标签:
东风日产奇骏南极科考出征汽车情感 |
中国第25次科考队队员们已经出发,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哪些人有幸能造访世界上的最后一块净土—南极?你一定很羡慕他们吧,我也很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呢?
通过企鹅粪便对南极进行研究的女科学家刘娅姝
科学研究和南极的企鹅粪便是什么关系呢?正在南极进行企鹅粪便研究的女科学家刘娅姝说,这得先从她的老师的老师科学家孙立广谈起。
1998,孙立广作为一个科学家踏上南极的旅途,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去南极能做什么呢?当时只有一台386计算机,只有十分有限的研究经费。这样的基础决定了我国科学家只能剑走偏锋,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于是想到了利用企鹅粪这一“高招”。
经过孙立广和他的合作者们不懈的研究,他们得出了自己的独家的成果,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气候等因素导致南极大陆的企鹅数量发生过惊人变化。而企鹅的演变应是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特别是一万年来的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方向。2000年,他们的论文发表在美国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我国第一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极地论文。
企鹅考古让人灵机一动。企鹅粪土多少和其中所含元素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些环境信息,其他动物的粪土为什么不可以呢?海豹也随之进入科学家的视野。2002年的国庆节,孙立广动员24名本科生花了4天时间数了36万根海豹毛,用同样的原理来考证海豹的历史,考证海豹“兴衰”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次赴南极的党委书记杨惠银和他的团队
第25次南极考察队由204人组成,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支考察队,其中包括来自韩国的直升机机组人员6名,比利时极地考察记者1名以及我考察队派往西班牙考察站进行考察的人员1名。
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临时党委书记是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杨惠根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这是43岁的他第三次赴南极科考。
第25次南极考察队部分队员在中山站合影
在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李院生研究员。李院生是我国冰架经历最丰富、作业最多、对冰架认识最为深刻的极地专家之一。李院生也是承担建站重任的内陆队队长。
第一位登陆南极的企业家任勇
任勇是东风日产的老总,作为一个企业家,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征服南极的梦想,这次,他勇敢地踏上征程,和奇骏一起去见证南极的精彩故事。对于那些他要离开东风日产的传言,他坦然地说,他春节期间是要离开东风日产,但只是短暂地离开,去南极,和奇骏在一起,和中国科考队一起。
记住我们的南极科考站和站名由来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于 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因为经费紧张,长城站建站以来,只有很少的几辆吉普作为科考用车,与周边的智利站、乌拉圭站、韩国站、俄罗斯站相比,长城站尤其缺少重型机械设施,如雪地车。每次开展科考活动时,只有向别的站借。非常有意思的是,长城站经常向“邻居”借设备,自己又没有设备可跟别人分享,于是就使出“秘密武器”,让队里的川厨来“笼络”人心,时不时让他弄出一桌浓郁的川菜,请邻近站的队员来改善生活,算作是借他们设备的回报。此次科考,奇骏随科考队员一起去南极,作为科考队员的交通工具,也算是对南极缺少科考用车这种状况的弥补。
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1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可以通讯的方式有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站上有海事卫星,可以打电话,也可以发传真。之外,打电话还可以通过短波电台。海事卫星信号较好,但收费较高,一份钟大概是30-40元人民币,首发传真费和打电话相同。短波电台一分钟收费人民币3元,但通话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尤其是在越冬期间,常常是喊破了嗓子,也听不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越冬队员开玩笑说,用短波电台通话,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家人知道你还活着。
中山站建站十年来,经过多次扩建,现也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和文体娱乐栋,以及发电栋、车库等。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队员宿舍内配备有多功能软床、沙发、写字台、衣柜等,室内温度适宜,常年可保持在16~20度。站上的全自动冷热水供水系统,可以满足各用水点全年不间断的冷热水供给。洗澡间保证提供水温不低于40度的热水,供队员们随时洗澡。
DOME-A建站是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的任务之一,预计2009年1月底前完成建站任务。DOME-A建站的位置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