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青年过早怀疑组织
(2009-08-20 18:41: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杂文 |
“读书入仕”在我们这里有着光荣的传统,但做官从来不是那么容易,尽管政府的门是越来越难进,可依然难挡青年报考公务员的热情。
谁都知道一朝权在手意味着什么,这大概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的动力。但现实录取的残酷性却不得不提。即便你拿到笔试第一名,也有可能因为面试成绩不佳而遭淘汰,这里面的因素除了自身发挥好坏,其他的东西恐怕大家也都知道。
不过,政府自有一套组录的程序,按照综合得分高低依次录满,大概是,成绩足够优秀的考生无须担心被黑掉。显然,能达到这种水准的凤毛麟角。
然而,更多的人因为家庭背景的薄弱而遭到同质的挤兑,一样的成绩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甚至最后一名也可能逆势而上,成功入围。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有些人的起跑线天生就比别人近不少。比方说,近日,安徽黄山某网站论坛网友发帖爆料,政府人员公车送子女参加公务员面试。此帖甫出,声势自然不同凡响,谴责声一片。当然是公车私用属于违纪,这还只是表面现象;弄清楚官员在什么场合下公私不分则更为重要——此事就像考生被抓作弊大呼是教育局长之子一般给人以一定的震慑,官员开公车接送子女会给其他考生产生怎样的心理波动?会给子女提供怎样的公权助威?是不是一开始竞争的主体就没有公平可言?
或许,更大的动作在面试前就已完善好,也便有了镇定自若地公车送考?又或许傲慢的权利让官员家长根本无需在意群众的眼光?如此看来,这倒成了一场作秀,政府的威严在赤手空拳、步步为营的百姓面前展露得淋漓尽致,这可能也是那些寒门学子曾经寄望的“梦”吧。
事件的可悲正在于此。一些默默努力、辛勤耕耘的青年大约也知道通往官场——路漫漫其修远兮,大约也知道权利的傲慢与偏见,大约也知道制度的无力。不过,当公权赤裸裸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是不是有提前感受“死亡”的惊恐?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的愚蠢和幼稚?
在监管匮乏、信息不对称的现下,这种惶恐与不安会持久地“坚挺”下去,而这一切都让“公平”一词蒙受羞辱。
可以想见,官员的子女在成为又一任官员时,自是明白当初如何踩着跳板走终南捷径的。这种明白会顺理成章的让民众感到不明白,也会让公平的火焰照耀不到每一个关于权利与私利博弈的地方。
诚然,公平的因子如种子般稀缺,却也别让这种权利的潜伏过早的暴露。“别让青年过早怀疑组织”:无奈而又朴素的愿望。
PS:点击阅读刊发在《天天新报》上的评论:博尔特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