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也很软

(2009-07-02 10:58:16)
标签:

何川洋

北大

杂谈

分类: 我的杂文

【本文不许推荐】庆何川洋事件被媒体曝光以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民众围观事态发展,与以往任何一次造假有所不同,六成的网友同情何川洋。

 

应该说,我也是站在大多数一方的,这不是政治投机,而是孩子是无辜的,重庆市对其父母开除公职的处理已经证明了这点。教委说,由于何川洋造假一事在考生加分资格公示期间已被查处,其行为尚未构成加分事实,因此取消其享受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加分资格,并不意味其录取资格被取消。北大说,经研究决定,按照教育部文件,无法录取何川洋。

 

粗读北大招办主任的话,处处无不体现道德的积极与诚信的可贵,最后一句“未来的道路上,北大依然欢迎他!”不知对考生自个来讲是否尤为锥心,我听说何川洋近日闭门不出,独自躲在房间内搞诗词鉴赏。而其父何业大从重庆回到巫山后感到无脸见人,终日消沉。按说这个“高考状元”之家本应一片欢腾,不想竟因身份问题连累波及,何母的话颇具“代表意义”,“如果他不是考得这么好,就不会被网友公布到网上,北大也不会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这与我前面《假如民族身份造假者不是高考状元》(地址)一文的分析是一致的。换言之,是小孩考得太好才出事,想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何家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深。

 

我始终觉得社会应该给何川洋一个机会,有网友或许说三道四以为,尽管民族身份篡改一事非考生本人所为,但何作为一个高中生必然是知道的,故应负起责任。但我想问,若你当初高考时父母通过关系帮你搞定加分,你会拒绝吗?说到底,在很多时候不管是做好事还是办坏事,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灌输下,听命于父母的孩子都是没有太多自由的权利的。我也的确承认社会应加大对违法乱纪等不良风气的打击力度,这有利于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但法理之外应针对特殊形势作出适当斟酌,孔子说,“父子相隐,直在其中。”而宽容体现一个民族的气度。

 

试看北大的做法,颇令人不忿。寥寥几句不冷不淡,相关口径倒不是给人以清正严明之感,而是许许多多地方透露出奴才的秉性。我所不知的是,复旦破格录取三轮车夫和马晓凤,财大招收“可乐男孩”,再远一点即是钱钟书、吴晗被清华提拔和梁漱溟执北大教鞭……难道这些就是依据规章制度办事的?我并不是说北大遵循教育部的政策精神有什么错,只是在既有制度下,何家已遭受相关处罚,而且我说过多次,这事本质上和考生无关,考生只是高考加分制度上一颗牺牲的棋子,“裸分”能达到659分的文科生从目前来看绝对是个人才,因为不关“素质”的事,考出出类拔萃的分数是殊为不易的。我十分不解的是,北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最看重哪种素质?是诚信?是孝道?是人品?还是考分?抑或其他?还是“我要保护好自我声誉神圣不可侵犯”?

 

处理“状元造假”事件当然应该上升到状元预警级别,相关决定因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需要慎之又慎。但北大拿出的说法不太令人信服,打打官腔,摆出所谓的教育部政策,请问这个政策是否有酌情考虑的余地?当然学府中的学府北大可以像二当家一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带头大哥走,是为忠贞。如此大学教育的堕化也就不难想象,那些关于体制的雷人雷事也会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以后也别跟我提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了,因为我们只看到一个频频打官腔,一遇棘手事即摆出部委条文、缺乏认真分析事体特征精神的北大;一个学术早已沦丧,丑闻迭出的北大;一个丧失人性,芳华不再的北大!

 

如此软软北大,有何值得留恋。

 

PS:欢迎很爱我们伟大高校的银们来挑阵,你们太爱国了。

 

再PS:有个文字交流群:76150104  稀饭就来。

 

推一下荐:他们为什么要“裸体”        调戏一下小“快女”

 

天才必须纪念:杰克逊向左,世界向右

 

                          回一下张培的Blog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