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标签:
村上春树跑步谈些什么人生深思经典书本书籍杂谈 |
分类: 个人传奇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的散文,是一本以跑步为中心线的“回忆录”。村上春树以小说名世,其他文体不多见,据他自己所说,只出过“几本旅行记和随笔集”,游记和随笔都属于散文范畴,和这本“回忆录”一样,是他小说之外少见的。越是少见,越值得期待。
谁知道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会想些什么呢?马拉松全程42公里多,虽然一路上身边有很多人,但这一段路程却必须由你一个人完成,不能有任何的帮助。有人会为你加油,有人会为你服务,你跑的路线也是有人事先设定好的,没有风险,什么都不用你操心,但有一样,就是没人能代替你跑。这感觉,就好像身在闹市却孤身一人,那种寂寞,比身在荒野孤身一人要难受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马拉松运动员会想些什么,我想除了运动员自己,别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一次,村上春树读到一篇采访,是关于马拉松运动员的。其中一个选手说,他每次比赛时都要在脑子里反复琢磨哥哥教他的两句话,大意是“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这让村上感触颇深,他认为这两句话说出了马拉松运动的本质。村上春树写这本书,是希望通过谈跑步,引出自己在选择磨难的过程中感悟到的东西。那么,村上春树跑步时又在想些什么呢?注意,这里说的只是跑步,不是跑马拉松。
村上春树跑步时想什么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村上。每次一有人问,他就会陷入深思。结果是,他根本想不起自己在跑步时想些什么。用他的话说,寒冷的日子里也许想想寒冷,炎热的日子可能想想炎热,快乐的时候想快乐,悲伤的时候想悲伤,有时候会想起一些往事,偶尔还会冒出一点儿写小说的灵感,但从来不想正儿八经的事。村上说,他跑步,只是跑步,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
看上去,村上这段话的后半截儿似乎挺玄,其实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尤其是在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体力活时,我们的头脑就是空白的,或者说是相对空白的。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帮我家做木匠活儿的朋友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只唱一句歌词——“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乐此不疲。最有意思的是,晚上吃饭时我问他,他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来来去去只唱了一句,而且唱了整整一个下午,还有,他已经忘了自己唱的是什么。
饭馆老板当作家
村上春树开始跑步时已经33岁。20多岁的时候,他开了一家爵士俱乐部,面积不大但也不小,白天卖咖啡,晚上当酒吧,也卖佐餐佐酒的菜,周末的时候还有现场演出。因为当时这样的店不多,所以他的生意不错。可很多朋友都不看好他做生意,连他自己都没看好自己,用村上的话说,他只是匹从事杂役的驽马,不是专门比赛的赛马。但他觉得,如果这事要干不成就穷途末路了,所以只好拼命努力。没想到越拼越好,再一抬头,已经快30岁了。
有一天,村上喝着啤酒在一个球场看棒球比赛。当听见球棒击中球的清脆声音,看见一个队员轻易到达二垒时,没来由的,他忽然决定写篇小说试试。他感觉,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静静飘落,而他接住了这个东西。买了叠稿纸,买了根钢笔,回到家,村上开始写。从春天写到秋天,写完的时候正赶上有杂志搞评奖,他就投了稿,自己连底稿都没留。他感觉,自己当时关心的不是作品能否出版,而是能否写完。到了第二年春天,在他已经把这事忘得很干净的时候,忽然有人通知他,他获奖了。在村上即将迎来30岁的前夜,他成了一名小说家。
从那时开始,村上一边开店一边写。当时他最担心的,居然是怕为了写东西或者接受采访而浪费时间,影响自己的生意。做过餐饮业的人都知道,干餐饮是很苦的,要从早盯到晚。村上就这样,每天等到半夜店铺关门后回家写小说,一直坚持了三年。但他发现,这样做精力无法集中,写不出好的作品。深思熟虑后,村上决定关了店,花一段时间专职写小说。在那时,他开店的收入远远高于当小说家的收入。刚开始专职写作的时候,因为整日伏案工作,村上的体重增加,体力下降,又因为一天要抽60根烟,所以身体越发不好。为了有体力写作,村上开始跑步。
解开不自信的套儿
从小到大,我曾经很多次给自己定下跑步的计划,但又很多次推翻计划。不能坚持跑步让我对自己在毅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自信。这个套儿让村上帮我解了。
因为坚持跑步多年,村上总会受到人们的钦佩,说他意志坚强。而他认为,坚持跑步和意志坚强没太大联系。他觉得自己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跑步与他的性情相合,所以他不觉得有多苦。他觉得人都是这样,喜欢的事,很自然地就能坚持下来,不用强努;不喜欢的事,意志再强,也多半不能持之以恒,真做到了,可能反倒对身体不利。所以,村上从来不劝人跑步。
不健康的艺术家
20岁出头时我搞乐队,用当时流行的说法叫“玩摇滚的”,那时候“玩摇滚的”流行长头发,可我却不喜欢留,这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们觉得“玩摇滚的”就应该长发披肩,只有那样才叛逆,像我这样不显得叛逆的就不算是个“玩摇滚的”,弄得我有段时间挺郁闷。
村上有段时间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不时会有人问,像他那样每天跑步,过着健康生活的作家,会不会有一天写不出小说来。村上说,在日本,持这种观点的人颇多。他们认为写小说是不健康的行为,认为作家就应该远离世俗,过着不健全的生活,这样才能与艺术更接近。这种看法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慢慢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艺术家=不健康、颓废者。电影和电视剧里塑造艺术家也往往是这个路子。而村上认为,艺术行为最初含有不健康的、反社会的要素,但想要处理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人就必须尽量健康。如果大家认为健康的人只想健康的事,不健康的人只想不健康的事,那是一种偏颇。
后记: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