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从“赌徒”到投资名家

标签:
李剑投资价值赌徒转折股市故事人生传记杂谈 |
分类: 个人传奇 |
1995年10月经朋友介绍,他进入上海一家期货公司任总经理助理,突然扩大的视野让李剑重新看待这个领域:“主要是学会了从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的角度去看投资者和投机者,就好像学会了从赌场的角度去看赌徒一样,感到格外新奇,并且若有所悟。”
20世纪90年代的期货行业,正处战国时代。李剑形容为三多:“交易所多、小交易品种多、主力庄家多。”
“有一次公司为另一批客户做海南橡胶,半个月内连拉11个涨停,资金从一千来万一下子猛增到一个多亿。”李剑说,他回想起来,那些景况至今还历历在目,“晕忽忽地如做梦一般。”
“1999年以前我对波浪理论、江恩理论、趋势理论、移动平均线理论等等,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研究,当时觉得十八般武器都能用,就试试看吧。结果根本不管用。”李剑说,从1995到1999年不到四年内输多赢少,“最后基本输光、赔光。”
当李剑感到前途渺茫之时,生活发生了改变。
“在对投资的思考上可谓绞尽脑汁,几经痛苦,然而几番实践后发现投资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条经验,即:投资要大气,选股要严格,买股要随时,持股要耐心。”李剑说,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中国的A股市场和B股市场挖掘到一些认为是传统行业中的“民族瑰宝型企业”,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张裕B等公司,并视之如珍宝持有至今,股价均上涨了10倍至20倍。
数年之后,作为一名“好股收藏家”,李剑不但本人拥有了较多资产,并带领和影响身边一批朋友跻身富裕阶层。
李剑顿悟
——总想对大学毕业后的女儿说:买到好股票等于找到一份好工作。买那些不必考虑卖出的股票,买能够养老的股票,像买自己住的房子一样买股票。
——永远别忘了,长期持有的风险比想象的大,时间是最大的成本。长期持有的理念不是要我们更坚定,而是要更严格地挑选公司。
——赚钱的快乐不是每天的,但参与和研究的快乐是永恒的。初入股市校门的人,一定会觉得赚一阵子的钱比赚一辈子的钱容易得多;当你在股市上读到大四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有时,赚一阵子的钱比赚一辈子的钱困难得多。
——实际上,股价水平与投资勇气成反比,与选股能力成正比。最好的投资者兼具两种动物的本能:一种是辛勤探矿的猎犬,不断而高效地寻找十年涨十倍的宝藏;一种是静静潜伏的鳄鱼,耐心等待时机,出手迅猛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