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捉摸的“风险---回报率”一直是令投资界头疼的难题。最早降服这只狡猾狐狸的人是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他不但在理论上把原有的“风险---回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实践上,在不超出平均风险水平的前提下,他成功地通过指数化投资超越了市场总体表现。在此之前,几乎没人做到这一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夏普为指数基金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据说夏普的讲堂总是被学生们挤得密不透风,夏普在课堂上总是坦白地告诉学生,不必寻求击败市场,能跟随市场表现就已足够。他承认指数化投资是一种非常乏味的致富方式,远没有积极选股策略那么激动人心,但从长远看,它凭着交易成本低的优势总能获得超出平均值的收益。他并且有把握地预期,10年后,他的学生中会有一批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向他汇报说,由于投资了指数基金,他们已成功地跟上了市场的表现。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从不向人推荐股票的巴菲特却屡次建议人们投资指数基金。在1996年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信中,他写道:“绝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将会发现持有普通股票的最好方式是通过负担最少成本的指数基金来实现的。”正如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并且分期分批购买。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投资专家。”巴菲特2004年致股东的信中还提出了一个问题,非常值得所有业余投资者深思:为什么过去几十年经济持续增长,股市持续大涨,而大多数投资者却连指数都跑不赢呢?
“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非常优异的业绩……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本来就可以让他们轻松分享美国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的股票投资业绩大多只是平平而已甚至亏得惨不忍睹。”
这就是巴菲特的解释。请记住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信里的忠告:“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在扣除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之后,所得的净投资收益率,肯定能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巴菲特一再推荐指数基金,可以从美国第二大基金公司先锋公司主席鲍格尔的研究中找到原因。长达50多年的数据表明,标准普尔500指数几乎每年超过积极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约1.3%。共同基金管理人中,有超过七成的业绩比不上指数基金。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能够战胜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有趣的是,巴菲特近日更与对冲基金普罗蒂杰公司立下“十年之赌”,巴菲特断言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十年内的收益将跑赢10支对冲基金。对赌日期从今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巴菲特约下注32万美元,预计赌约到期日将增值至100万美元,胜方届时将把这笔钱捐赠给慈善基金。
除了低成本优势之外,指数基金另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似被动而实主动”。常常有许多投资人以重仓持有“皇冠上的明珠”为荣,但与指数基金的区别也仅在于一颗明珠和一堆明珠的区别。而且从长期来看,多数投资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某一家公司的微观盛衰,所以无法保证手上的明珠若干年后不会变暗淡甚至消失,毕竟在中外资本市场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单一证券的非系统风险会使持有人遭受灭顶之灾。而指数基则可规避这种风险,任何一个珠子,一旦变暗淡,不会等它消失,就会被从指数中剔除,替换成更亮、更强的珠子,也就是说,指数基金展示给你的,永远是最亮、最强的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延续得越久,指数基金的强大之处就更明显。
国内的投资实践表明,与主动型基金相比,指数基金的表现除了在单边牛市中占据上风之外,整体上优势并不明显甚至略处下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股市的有效程度相对较低、参与者散户成份居多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可望得到改变,更何况与主动型基金相比,持有人可免去老鼠仓、过度交易、经理跳槽和拒绝申购之忧。
客观而论,学术界及投资界关于指数化投资与主动投资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束,国内可能还有许多人将二者置于水火不容状态。但国外对此的争论早已超越谁对谁错,因为两者之间从来就不是一种静态的关系。追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客观上促成了市场的有效,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不断地深化、规模的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效率的提高,资产配置策略逐渐成为组合长期业绩的核心因素,投资者需要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资产配置;指数化交易产品所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流动性好、透明度高、风险控制相对容易等优点由此大放光芒。值得一题的是,许多投资人出于指数基金过于“平庸”的潜意识而试图对指数化投资进行优化、改造以图超越,但现实却发现,更多的错误都发生在一遍遍的优化、改造和超越过程中。
----------------------------------------------------------------------------------------
80/20法则在股市中依然保持特有的魔力,历史已经无数次并且现在仍然在证明着:大部分的投资者跑不赢大盘,但是,可悲的是,自古以来的大部分投资者都不自量力的认为自己能跑赢大盘!
正所谓“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无为而治,也许是最佳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