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科举(一)

(2009-01-10 18:03:32)
标签:

九品中正制

曹操

曹丕

科举

门第观念

隋文帝

文化

        科举百年祭:一个世纪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里只能是短短的一瞬,但科举制度从始

    至末却足足有一千三百年,它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未知生、焉知死,在历史的烟云中去追

    寻科举制存在的根源,探求废除科举制的意义,那注定要回溯这一制度从发芽抽枝到枝繁叶茂的

    成长史,生有生的原因,死有死的必然。

        东汉末年,曹操当权提倡“唯才是举”,凡“有治国用兵之术”以及“高才异质”者予以拔

    用,延康元年,曹丕继为魏王,采纳史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建立了“九品官人法”,把唯才是举

    的选官原则制度化,九品中正制初行时,士人品定之权基本上掌握在声望较高的中正官手中,中

    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以定品第,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但九品中正制以

    及汉代的察觉举制最大的弊病便是“门第观念”,可以说门第观念是九品中正制衰落最直接的原

    因,在魏晋时,如果有人才华横溢,但家境贫寒,那么此子也很难走上仕途。

        只要稍稍机灵点儿的统治者在他们的内心都会明白一个道理:“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当

    要维护一个政体正常运作时,统治者必然会依赖一个相当宽泛的群体,如果这个阶层发出对现有

    体制不满或牢骚时,那相对开明的君主就会顺乎民意地适时为这个群体谋求福利和希望,有了相

    对应的安抚,其社会政体才会重新趋于平衡,以利于社稷的稳定发展,于是,当隋朝建立时,聪

    明的隋文帝对现行的选拔人才制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废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