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计数普遍用计算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人的计数方法主要是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也是当时人们谋生的基本技能。据查,珠算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上,就可清晰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的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到了明代,商业经济逐步繁荣,珠算得以普遍推广。随后被陆续传往日本、朝鲜、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珠算是我国的国粹,目前,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我学习珠算主要在小学阶段。当时,除了在学校上一些珠算课外,主要是在家中跟父亲学习。父亲的珠算知识面很宽,各种珠算口诀,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各种计算技巧,他都烂熟于心。他保存了一把木质算盘,这是他一辈子的心爱之物。算盘长有六十公分,宽有二十四五公分,中间有二十多档,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最大的算盘。由于年代久远,算盘呈黑红色,算珠乌光锃亮。打起这把算盘来,噼里啪啦,清脆悦耳,像一曲曲动听的音乐,给我的少年时代留下了美好记忆。
为了教我们学好珠算,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在学习时间上,他化零为整。每到周末或假期,父亲总是挤出一些时间,循循善诱地教我们学习珠算。在小学六年中,父亲从对珠算的认知教起,先后教我学习了珠算的加减乘除法、斤乘流法、地亩计算等等,最后一直教我学到了用珠算开平方、开立方。在学习方法上,父亲寓教于乐,教我们学了不少练习珠算的游戏。比如:九九归一、凤凰展翅、狮子滚绣球、金香炉、孤雁出头等等。这里略举几例,请大家欣赏。会珠算的老同志如有兴趣,也可以试着游戏一番。例如:“凤凰双展翅”主要是练习一位数的珠算乘除法,被除数是1481451852,连续除以1、2、3、4、5,得数为12345432.1。在算盘上看起来就像一只金色凤凰展开双翅,准备振翅高翔。金香炉”主要是练习多位数的乘除法,口诀是“上有五只鸡下有九五七”,即被乘数是55555,乘数是957,相乘的积是53166135。在算盘上看起来就像一只燃着袅袅香火的精美香炉。孤雁出头即被乘数是99、999、9999······,分别和自身相乘,乘积分别是9801、998001、99980001······。在算盘上看起来就像一只凌空翱翔的大雁,脱开了整齐的雁,超前领航。“狮子滚绣球”的玩法是,用被乘数9765625,分别乘以1024、2048、3072、4096······,相乘的结果分别是1000000000、2000000000、3000000000、4000000000······。在算盘上分别显示1、2、3、4·····,就像一头舞狮伴随着喜庆的锣鼓,腾挪跳跃,滚出了一个个鲜红的绣球。这些游戏还可以进行逆运算,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谁打得遍数最多,谁的得数最准确,谁的级别就最高,谁就最牛。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开发我们的智力,练习了我们打算盘的指法,使我们受益匪浅。除此之外,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父亲还立了一本家庭开支小账,让我们把家庭的日常花费按时记账,日清月结。使所学珠算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我们兄妹四人以及本家的一位小叔和大姐家的二外甥女,珠算技能都比较好。大姐因珠算优秀,曾任县财政局主管会计;小叔因珠算突出,从生产队的会计干起,一直干到县盐场场长;二外甥女在县工商银行当职员,珠算也是一流,曾在省级珠算比赛中拿过第三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