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2010年元旦前夕,我收到一位朋友从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宝蓝色的包装纸上用漂亮的草书写着一行字:“陈悦的《箫与钢琴》很适合你聆听,从今天起,这张碟属于你!雪,生日快乐!”我怀着一份感动小心翼翼地解开系在一角的黄色丝带,看到了封面上的女子淡定凝重,一管竹箫在握,不觉让人想起“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情致。一字“乱红”将风情写尽,欲醉迷离……
——题记
冬夜,将心情搁放在一旁,想往里填点什么。
此刻,我正从一阕宋词里醒来,而后在宁静悠然的音乐中怀远。
一曲《乱红》听过,即让她悄悄翻过,如同翻过一页太过凄伤的文字。总觉得沉迷久了,会让人颠覆于一条逆流,心甘情愿为之深陷。也许,凄伤自有凄伤的美,因那凄伤而心动,便会看见生活中满眼的阳光。
一曲《乱红》,出自陈悦的音乐专辑---《箫与钢琴》,此张专辑共收录了《梅花三弄》、《爱尔兰晨风》、《江月初照人》、《绿野仙踪》、《帘动荷风》等十首曲子。光是这些曲名,亦是蕴含着极美的诗意、荡漾着清新的灵韵。音乐才女陈悦与钢琴演奏家马克用内心的激情为我们演奏了一曲曲慑人心魂的音乐。因此,在我听来,这张专辑里的每一首曲子都能在瞬间碰撞出花火,所创造的旋律与技艺的融合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音乐中蕴含了无尽的想象和震撼心灵的动感。专辑中,箫与钢琴合奏而生的音律极为美妙,仿佛使人看见一个个银质的音符从箫声中滑落在洁白的琴键上,随之便是一上一下充满动感的跳跃。箫的音韵传达着木管特有的沉思与了悟,钢琴则在低音区零落地弹奏着,用它的宽阔襟怀始终呵护着箫。
在这张专辑中,最吸引我的还是这曲《乱红》,整首曲子曲调悠远,哀而不怨,悠而不幽。而钢琴铺就的底子,更像一匹纯白的锦缎,抖开来,在太阳下,或在如银的满月下,上面闪着水光粼粼。每当听到这首乐曲,内心便会不由自主的被召唤,彷佛觉得时间凝固,而思念却恍惚破茧而出。随着那渐行渐远的箫声,让我舍不得离开这种意境,那么地想要将心凝结在此刻,这种感觉犹如在喜悦背后淡淡的忧伤,又似宁静中的一种炙热的期盼,心在此刻,心也在那里。
一直以为,中国古典乐器中的弹、拨、拉、吹、敲,以吹奏之乐器最为凄婉。只因心中之气与乐音相互激荡,顺延乐管袅袅而出,说不出的缠绵、哀怨,即便是闭着眼睛,也能随着呼吸将心事缓缓道出。似乎一腔情思如春水般,只能通过不绝如缕的吹奏方能安抚。最喜笛与箫,笛之轻灵畅快,箫之沉郁情深,都令我深深着迷;这一曲《乱红》,让我深深沉醉。
聆听《乱红》,仿佛看见一身红裙的陈悦,站在落日的余晖下,用一支箫演绎了她的细腻而感性,这位娇媚动人的女子,用全新的音乐语言,将现代东方女性的含蓄、娴静、温润及雅致,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示给我们。
一直以为,好的音乐应该有左右心情的元素。它既能符合我们的某种心境,又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在音乐里找到出口。一段音乐就像一个故事,而我们就是故事的主角。一个飘进耳朵里的音符,一句令人伤悲或者欢喜的歌词,都会在不经意间令人遐想联翩。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首曲子或者一首歌,能感动和震撼我们心灵的缘故吧。
一杯红酒能把冬的寒冷驱逐,一曲乱红能把思念遥送。当红酒的醇香弥散在音乐中,当如水的笛声穿过夜的幕帘肆意流淌,一曲乱红,就这样勾出了人的珠泪来。叹,多少时光如烟云散去,只留下点点飞花的记忆,只留下任岁月无论怎样变迁也无法改变的那抹嫣红。可曾记得,三月里那场纷飞的花瓣雨,一袭淡淡的梨花,树树梨花下袅袅婷婷的女子双沁含淡淡忧伤的眼,在那西子湖畔静默成彼此最深远的回忆。可曾记得,那飘雨的江南,水乡的桥畔,微微的波纹里泛着情意绵绵,相聚时光短,离愁寂寞长。柳絮飘飞的江南,空剪离恨的燕子,飞花点点轻似梦,一场春雨写满乱红飞絮,点点滴滴是离人泪。而今,转眼间一年间,纸鸢飞了、相思浓了,无雪的江南,一株紫荆在风中哭泣。
看那一瓣一瓣的落花,带着难舍,却还是飘落成尘,凄美成这一曲《乱红》,花可知道?雨可知道?风可知道?在这个冬日里,在香醇的红酒里里,让我珠泪盈眶。
有人说,生命是华丽的错觉,想来这句话是多么经典啊。繁华不过一捧沙,总会悄无声息地在你的指缝里滑落。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你总说,人在尘世间走了一回,要想遇到一个相知相惜的人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我说,确实如此,所以在遇见的时候才应该懂得珍惜与呵护。可叹的是,人却是最不懂得珍惜的动物,常常会在想得到的时候用尽心思去拥有,在拥有的时候却容易忽略了怎样去呵护。有些话,说不说都不再重要;有些事,想忘却忘不掉;有些人,想遗忘却成了一辈子的牵念。佛说:“所谓缘来缘去,缘散缘尽,原来一切真的是曾经有过的,原来一切都是空白。”于是,慢慢的才知道,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东西只能拥有一次;慢慢的才知道,原来世间上最远的距离是相爱的两个人,被迫天涯各一方;慢慢的才知道,一个人要自己对自己好,因为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少,有了事他们也不一定会在你身边。所以要自己照顾自己。
聆听《乱红》,很容易让我记起欧阳修于某个雨后的庭院中低吟的诗句来,那些许无端生出的惆怅,泪眼问花,花自飘去。乱红,既指那风雨过后憔悴的花瓣,更隐喻着诗人纷乱无绪的心。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过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想来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道承载的核心人物。在他的诗文里,更多看到的是他一身的正气和严肃的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轻柔婉媚,情致缠绵。这一首《蝶恋花》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令人很容易便浸没在诗词的意境中:深深庭院,一个孤独的女子,登楼远望,却不见章台路。满眼的只是杨柳如烟,飘渺而沉重。三月的夜幕里,雨过,风起,落红无数,于微凉的晚风里,飘零,仿佛飘零一地的心事……这首《蝶恋花》写尽了婉约词家词韵里的怨与愁,以细腻的抒情,婉约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共鸣与感慨。往往是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般情绪,一语道出。一阕词,可因一佳韵而千古传唱;一个人,可因一妙句千古流芳。
聆听《乱红》,让我想起清代词人—纳兰容若,透过笛声,依稀见他一袭月白色长袍,脖子生挂着一管通体翠绿的笛子,一派承天之姿,款款儒雅之风。在晚风悄至的黄昏,在兰花掩映的窗前,静静沉思。容若无心练剑,无心作诗,无心弹琴,无心落画,。“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如水的月光渐渐铺满庭院,花影随风摇曳,笛声徘徊在茫茫月色中,更加缥缈,难以追寻。“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明明有花好月圆夜,却偏偏是茕茕孑立人,伊人已逝,惟遗断肠人空赋相思曲。在容若的一生中,笛子是他形影不离的。在那部《烟花三月》的剧集里,笛子曲是贯穿始终的,以笛子曲开头,笛子曲结尾。两支曲子都是哀感缠绵,同样也符合纳兰容若的词风。
聆听《乱红》,让我想起红楼的潇湘妃子。柔弱如水的黛玉一双愁眉紧锁,身在豪门、不愁温饱却是红颜多命薄。风雨如晦,乱红纷零,那花树下窈窕的身影,禁不住凄凄哭泣,独自一人捡拾满地的落花,一曲《葬花吟》,唱出了黛玉心中的悲苦:“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傲世独芳、空负才情,心气比天高的女子,却终究在最美好的年华如落花般凋零。用尽一世的泪,来偿还上一世的恩情,最后弥留的时刻依然惦记着最心爱之人。惟愿君来世,再寻一方净土,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再重复今世之伤悲,过去种种,逝水流痕,今昔何昔,君已陌期。
此刻,一曲《乱红》将尽,笛声缓缓低沉,一如那幻化成人形后忧伤的美人鱼,回到海中,变成泡沫,在金色的阳光下渐渐消失。那一尾轻灵的美人鱼,也将选择遗忘,曾经是怎样妩媚的转身,连同自己对人世间深深的爱恋一起投入到汹涌澎湃的大海中去,如同这箫声传递给我们的,繁华如梦,终将落幕,哀伤会过去,一切都会复原;如同有一份爱深埋在心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管生命的盛开与落幕,我都会一如既往;如同寂静的湖面,落红点出了几丝涟漪,这些都是生命活过的痕迹,如此而已。
携曲入眠,在梦的边缘辗转徘徊,期望入梦后在回眸时看到你一笑的粲然。而我却无法握住这一刻的相思,当染尘的纤指不再柔软,当雪花缀上鬓角,当容颜不再清丽、当你不再听我絮语,那些经年的往事,沉淀下瓣瓣心香,尘封在记忆深处……
那些花儿,在风中绽放,在风中调零。抖落身上的尘埃,这一季凝结的是一生无憾的盼望。今夜,风声起、箫声远、一曲乱红飞,瘦弱的不再是这凄婉的诗词小令……
在每个花开的季节,我会静静地等候花落,在斜阳尽头从容地拾起一瓣残香,夹入书中。以后,再长的岁月也不会将你遗忘……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