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高铁,造就“快意”人生

标签:
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大河报旅游旅游 |
分类: 游思·行者絮语 |
今天,京广高铁开通,本报做了个88版的高铁特刊。其中我们旅游做了16个版,为弄这个,前几天差点没把我忙晕,现在终于完事了,可以松口气了。这是我写的旅游分叠卷首语——
卷首语:高铁,造就“快意”人生
◇衙外
郑西高铁刚开通没多久,记者有一次到三门峡市出差,虽然知道这“玩意儿”快,但还是快得出乎了意料。因为起得早,从郑州上车后打了个盹,但绝没想到这一盹就“盹”到了灵宝站。记者当时在狼狈之余,却也暗自庆幸有灵宝这一站的一分钟停靠,否则这趟出差定要“开小差”到华山脚下。记者在灵宝站买了返回三门峡的车票,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上车,眨眼便又到了三门峡。结果,事儿一点没耽误,该采访的都采访到了,还赶上了一顿中午饭……
这件事让记者非常感慨,你想想啊,倘不是高铁,换成原来的慢车,别说打盹了,叮叮咣咣从郑州到三门峡250多公里,简直可以买卧铺票大睡一觉了。而如果不是高铁,当你坐过站,且又在干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怎么可能会在中午之前还能赶到目的地?记者是专职的旅游记者,从这件事上可谓深切体悟到了高铁对于旅游带来的影响。原来我们出门旅行,一半时间都耽误到路上了,这势必会抑制人们的出行欲望,减少旅游的次数,而高铁的开通,在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的同时,更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原来要“咣当”几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现在“噌”一下就到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往来相当于“串门”,“旅”的程序被如此简化,“游”的愿望必然被激发。打个比方,假如你兜里不是很拮据,突然嘴馋起了老孙家的泡馍,买张高铁票,转眼就可捧起那泡馍碗,还不耽误再去转转鼓楼、老城墙,在晚上华灯初上之时,回到自己家里看电视——这是何等“快意”人生?
如今,京广高铁又开通了,北京到广州不过8个小时,而我们郑州到这沿线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超过5个小时,原来,首都人民或广东游客想来逛逛咱的少林寺、爬爬南太行,一般要安排三日游还未必玩得透,现在则不用请假,周末二日游就轻轻松松搞定!如此,尤其作为这“快意”之旅枢纽之地的我们河南旅游,岂能不火?
没错,高铁时代的到来,由于进一步贯通了景区与客源市场,增加了客流量,旅游业必然迎来“爆棚”式发展。但我们也要清楚,归根结底,良好的旅游形象才是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一座城市或景区想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先应该提升它的形象和档次,且必须不断提高接待能力,逐步吸纳缓解蜂拥而至的游客对于城市的冲击。而没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高铁跑得再快,游客也未必会选在你这里下车。而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旅游界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