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哈巴:把自己呈现在“金子花朵”的雄蕊之上……(1)

标签:
马大帅防护带大本营哈巴雪山卡卡户外旅游 |
分类: 长线·游走中国 |
登顶哈巴:把自己呈现在“金子花朵”的雄蕊之上……
◇衙外
一、急雨中从哈巴村到大本营
我们是10月5日下午抵达哈巴村卡卡户外客栈的,这爿西式咖啡厅似的透明小二层楼在古老的纳西村落,显得别致而醒目。当时正在下小雨,雨滴击打在落地窗上,令人感到说不清的清冷,但或许也是一种情调。客栈是由广东山友吴昊投资、当地著名纳西族高山协作马大帅经营,吴昊是老朋友,马大帅虽是头一回见,但在电话里早已相识。
马大帅一看就是个干练之人,瘦瘦的,黑黑的,说话轻声细语,温和中透着坚定。攀哈巴之于我们是一种挑战,之于他则是一种生计——这座雪山已被他登顶数百次。他告诉我们,自十一以来,这里就一直下雨,这两天先后上到大本营的有40来人,但唯有一个随他上山的昆明山友登顶成功。马大帅说这个的时难免透着自豪,而我听着则心里发紧。一如既往,我是志在必得,但实在怕老天一点面子都不给。为此我详细追问了那位昆明山友的登山过程,马大帅说他很强,甚至没有租用防护带,且带的是普通的线手套,为此登山途中受了不少苦。马大帅的本意是拿他做“反面教材”,以劝我们租用更全的装备及马匹,而我听后则想都没想,就谢绝了租用防护带及马匹,由于冰爪是我自带的,我只向他领了一根冰镐,并在当天晚上就给虎跳峡的望江客栈老板彭明打电话,要他后天下午来接我们……是的,我当时已经下定决心:既然别人能冒雨登顶,人可往,吾亦可往!
果不其然,翌日醒来,小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而此时此刻稳定军心的唯有行动。吃罢早餐,我们默默上路,这一路的风景跟缅茨姆的原始森林差不多,只是由于马匹的踩踏,更为泥泞。过程我就不去详说了,总之别人用6到7个小时才能上到大本营,而我们四人仅用5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不过,必须说明的一点的是,这不是我们几人体力好、走得快,而是随着海拔增高,雨越下越大,到最后干脆大到“不要脸”了——那雨都成横的了。在这样的天气下,别说你的冲锋衣防水或不防水,就是穿太空服,怕也早给淋透了。反正,我是被淋得顺屁股沟往下淌水,风一吹就冷到了骨头里,你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走得慢吗?
好在哈巴的大本营与众不同,不仅有简易的客栈,还有炉火可烤。就这样,我们跟几个从贵阳来的山友挤作一团,筛糠一般围坐在烟熏火燎的炉火旁烤身子、烤衣服、烤手套袜子,各个恨不得把自己变作一块腊肉挂在炉子上。所有的衣物湿了都不怕,最让人沮丧的是,我的登山鞋也湿透了,这是很要命的问题,如果今夜不能将鞋子烤干,明天就是个大晴天,也只能望山兴叹。
烤吧,从下午3点一下到晚上10点,我没干别的事儿,就是眯着眼、任凭被炉烟熏得涕泗横流,抱着一双鞋翻来覆去地烤,就像在烤一个地瓜。但就是这样,直到凌晨3点起床时,它还是阴湿阴湿的,乃至于我不得不穿了两双毛袜子,使了半天劲,才把脚硬塞进鞋内。但两个小时后爬到雪线,我还是感到这两层袜子已被润湿,大脚趾冰凉,乃至于我每逢休息,第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活动脚趾,生怕冻出个好歹来。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临江仙老弟,早在来哈巴的前几天,他就已经感冒,在虎跳峡时,还专门熬了姜汤喝;在哈巴村时,又紧急吃了半包感康。怎奈被这场横雨一扫,可能再加上一点高反,他到了大本营便倒下了,一直窝在床上蒙头酣睡。我当时就想,这家伙一定是放弃登顶了,因为他连调试冰爪和试穿防护带的工作都无力做了。但没想到,到了凌晨3点,他居然一骨碌从床上爬起,稍微垫吧了一下,毅然决然地跟着上山去了……实乃强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