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茨姆之旅——翻过梅里女神的柔滑香肩(小引)

标签:
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三江并流中日联合登山队缅茨姆 |
分类: 长线·游走中国 |
缅茨姆之旅——翻过梅里女神的柔滑香肩
◇衙外
小引
作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梅里雪山,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也被称为“太子十三峰”。我不知道“太子”这个词从何而来,却知道6740米的最高峰卡瓦格博,亦被当地藏族人称为“阿尼卡瓦格博”,阿尼是爷爷的意思。有爷爷,自然有妻儿子孙,站在德钦方向从左至右看,第一座即缅茨姆,海拔6054米,她是卡瓦格博亘古风情、素潔、绝美的爱妃。
这也就是说,缅茨姆是梅里这座人性化神山的祖母级山峰,十三峰中的洛拉争归贡布、巴乌八蒙、粗归腊卡等神山诸峰,都是她生养、哺育的子裔——是她孕育了梅里那震人心魄的壮美和肃穆,而作为“三江并流”的核心部分,那奔腾不息的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则是她甘甜而慷慨的乳汁。
不要说征服,梅里雪山是不可攀越的。从1902年起,就有人尝试登顶卡瓦格博,然直到如今,110多年过去了,全球8000米以上的雪山之巅几乎全部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卡瓦格博却仍是未被人类染指的处女峰!其中1990年1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成员试图登顶,结果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惨案。自此,梅里成为登山者的禁地。
梅里雪山不可攀越,但是否可以穿越?也就是说,从它的一侧翻到另一侧去,仅仅这个想法,就把我素喜不走寻常路的魂儿勾了去。说到这里,得感谢帽檐老弟在网上搜到的一篇题为《拜吻缅茨姆的裙裾》的游记,是这篇昆明山友所写的仅有2000来字的简短攻略,指引我们两拨人先后踏上了翻越缅茨姆雪峰一侧的以日农冰川垭口的征途。胡说、中校、圈儿、帽檐他们4人打头阵,但由于从出发时一直淫雨不断,止步在登垭口时的60度陡坡前。一个星期后,围巾(女)、临江仙、阿蒙(女)我们4人再次来到这里,眼往陡坡确然令人发憷,且途中也遇小雨,但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埋头攀爬,并成功翻越,来到了梅里雪山的另一侧……
(注:本游记所提到路途中各节点的海拔数据,均来自我的Casio腕表。一般情况下,腕表上所显示的数据和实际数据相差±100米,而此行由于天气和气压原因,误差大得夸张。比如我所登上的哈巴雪山顶峰,公开数据为5396米,而我登顶后,腕表则只显示为5100米,误差居然高达296米。如此,我下面游记里提到的以日农冰川垭口就很可能不是4305米,而在45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