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市长,我们都等着2012呢!

(2010-01-12 22:19:14)
标签:

图景

公车

郑州市

人类灾难

路面

杂谈

分类: 评论·本地点击

   赵市长,我们都等着2012呢!

 

   ◇衙外

 

    这两年,郑州的确是太堵了。首都堵,叫“首堵”,郑州堵,似乎该叫“正堵”——无论上班,还是洽谈,抑或朋友聚会,人们迟到的原因都是:正堵在路上呢。1月12日,郑州市长赵建才做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在线》节目,与听众畅谈郑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赵市长首先承认,目前的郑州交通状况的确“十分糟糕”,作为市长他很焦急:“这是一场打不完的仗,主要是路面的供应和车辆的增加人们对道路所造成的需求矛盾,这个曲线永远是需求大于供给……”但随后,赵市长为我们描画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2012年,即便是坐公交车,郑州市民40分钟之内可以达到任何地方。


    2012,在美国大片中是一场人类灾难,但在我们郑州,却是一幅不用再着急上火的美丽图景,这无疑让人期待。但在期待的同时,我们却也不无忧虑,2012年,地铁还没有开始运行,就目前已挤成一团麻的郑州交通现状而言,在仅仅两年时间内,真的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我们又该怎样去实现这个美丽图景?


    为此,我们专门又查阅了《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该说,只要规划中的措施能够落实,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郑州市的交通状况会大大改观,但也必须指出,正如赵市长所说,就目前郑州交通“这一场打不完的仗”而言,其实正是车辆不断上升和路面供给之间的“战事”不断升级所造成,那么,两年后,我们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以现在的车辆增加速度,两年后会不会马上就又塞满了刚刚修建或扩建的道路?这一点,似乎并非那么乐观!


    很显然,营造一个畅通的环境,硬件投入必不可少,但在一些软件上,则更应该下功夫。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机关必须以身作则,在公车管理上进一步严格规定,出台一些措施,严厉打击滥用公车,减少不必要的公车出行。这一点无需多言,早在几年前,就有北京政协委员指出,造成“首堵”的并非是私家车,而恰恰是公车。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郑州其实也一样,作为城市管理者,我相信赵市长深知其中道理,就看下不下决心、来不来真格的了。


    其次,我们不可能限制新车上牌,但却完全可以想办法,让更多的有车族尽可能地少在市区开车。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进一步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汽车系统,乃至以“威逼利诱”为手段,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公交车上来。所谓“威逼”,正如规划中指出,在市区内划出一类区限限制私家车进入的“一类区”或“二类区”,通过停车高收费、拥挤收费杠杆抑制小汽车的进入,以“迫使”部分车主放弃开车——但需要指出,这样的手段不应太多,要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适可而止。而所谓“利诱”,即通过公交车进一步密集班次、增加营运时间,让乘客切实感受到公共交通的便捷,与此同时,更应考虑廉价公交问题。我们知道,在北京和广州等地,办卡乘公交车,最便宜的一次才合0.25元,而在我们郑州,乘一次空调车要2元钱,而办卡和投币却只有20%的差距,这必然降低公交车的向心力。当然,要想让公交公司来做这样的“折本买卖”,政府的补贴必不可少。


    最后,仔细想想,郑州的路面真的很窄、很寒碜吗?不是的,事实上,造成目前“十分糟糕”局面的,一个是车多,另一个则是无序。为此,我们呼吁政府必须硬起手腕,一方面,严厉打击并依法顶格处罚闯红灯、翻栏杆的行人及抢道、闯禁行的机动车主;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扰乱正常交通秩序的“特权车”必须给予严厉而持久地打击,只有这样多管齐下,2012年的美好图景才可能实现。G

 

    (本报社评,2010年1月13日《大河报》已刊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