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

(2009-10-08 13:55:40)
标签:

聂拉木

唐蕃古道

珠峰绒布寺

315国道

萨嘎

旅游

分类: 长线·游走中国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

 

◇衙外

 

昨天晚上,准确地说是今天凌晨1点,我们终于把车开下连霍高速惠济站,回到郑州,当车行驶在再熟悉不过的南阳路上,每个人都颇有一番感触——到家了,经历了长达26天的颠簸、困苦以及与之交加的惊喜,到家了。昨天早晨是从甘肃的定西出发,到郑州1000多公里之遥,我们连续驱车16个小时,其中在陕西潼关还因前方发生车祸而塞车两个小时。

 

其实,离开乌兰县后,我就感到不适应了,一路上我们穿越浩瀚的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早已经习惯了那种无垠的空旷和寂寥,而当我们前天早晨从乌兰出发,匆匆掠过在茶卡盐湖,并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短暂徜徉之后,经过西宁并检修车辆时,看到满街的人,真有一些眼晕。而随后就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想起在川藏北线和新藏线以及315国道上开半天车也见不到一个人的情景,高速公路上一辆接一辆的车,让“人间”这个词汇在我的心里,陡然变得这么拥挤而匆忙。

 

不过,说起来高速公路,今年十一才刚刚开通的宝天高速(天水到宝鸡)也值得一说。这条路据说已经修了四年多了,只有当你驱车走在这里才能想象修建此路的艰难。从天水出发后,你会发现这条高速的隧道比公里更长、更多,简直就是在洞穴里穿行,其中麦积山隧道居然长达12.29公里,我们以120公里的时速,愣是走了10几分钟才钻出此洞,我不知道这个隧道在中国的“隧道排行榜”能排第几,反正它是我走过的最长的隧道。

 

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在前天我们穿过青海湖走到倒淌河时,就算是为此次旅行画了一个完美的圈,我们是9月13日到共和之前经过那里的,前天,也就是10月6日我们经历了317、318、219、315国道以及沙漠公路等诸多艰难的线路,在中国西北部画了一个巨大的圈,终于又回到那里。值得一提的是,9月13日过倒淌河时,当时在下雨,而前天再经过那里时,当地仍在下雨,让人难免会有一种轮回之感。

 

而说到下雨,更另我感慨的是,我们此行虽然历经千难万苦,但终究是幸运的。昨天在车上听广播,西藏聂拉木和萨嘎地区暴雨成灾,听后我们就倒抽一口冷气,假如说我们经过萨嘎时,如果也遭遇下雨,别说暴雨,就是小雨或中雨,以当地“面缸路”和“搓板路”那惨不忍睹的路况,我们很可能寸步难行,弄不好就要找个地方原地休息了。而说到这里,回想我们一路走过的那些艰苦卓绝的天路时,真是老天垂怜啊!而其实正是因为萨嘎一带的路况太糟,加之当时我们的车辆连续出现状况,我们才无奈放弃了去札达土林(古格王朝)的打算——感谢老天,它让这场雨迟后了半个月才下,假如当时给我们来个“醍醐灌顶”,别说现在我做在家里写博客,兴许我们现在还走不到新疆呢!

 

好了,不说那么多了。一路虽有老天眷恋,但我天生毕竟是命苦之人,经过了整整26天的颠簸终于到家,而今天下午我就又要开始上班了。今天草草记录这么多,并拣几张有代表行的照片贴出,留下的慢慢梳理。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此乃泥泞而陡峭的317川藏北线,路上很多汽车残骸,令人触目惊心。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玉树玛尼堆,不少虔诚的藏民在围之磕长头。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宛若仙境的苯教著名寺院孜珠寺,但驱车能上到这里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冒着生命危险上到这里(详细经历见前面游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641f50100f6h9.html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我被一路上见到的磕长头的藏民所感动——他们从昌都出发,要一路磕近千公里磕到拉萨啊——在学着他们磕长头。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珠峰下面的绒布寺,腾格里、小芳、胡说我们四人摆POSS。我就是在这里捡到了一个石头,简直就是珠峰的模型)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外巧遇藏民的跳神节,我们免费看了一场藏戏,收获颇丰。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二十六日:日行千里终归家在新疆于阗吃早饭时,我和当地一位卖葡萄的维族大叔合影,大叔很友好,紧紧搂着我。让人难以想象几个月前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恶劣事情。)

 

(题图为在新藏线上,老松抓拍到的一只鹰正在起飞,实在壮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