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新藏线第十三日:从珠峰下来到岗嘠

标签:
唐蕃古道搓板路希夏邦马藏民珠峰大本营旅游 |
分类: 长线·游走中国 |
唐蕃古道—新藏线第十三日:从珠峰下来到岗嘠
◇衙外
现在是凭着回忆来记述离开拉萨的这三天行程。
从拉萨出发时,越野e族的旅店老板四驱丽人,为我们介绍一位朋友,要我们捎上他到萨嘎。此人是一导演,名曰张轶阳,来西藏拍一风光片《大美西藏》,因拍摄中途回京办事,回来时已经赶不上剧组。人人都有难为时,何况凭他的介绍信,我们会节省近2000元的珠峰门票,没啥说的,于是我们捎上这位网名“粮票”的导演一同出发。
出拉萨不久,就是著名的羊卓雍湖,在我眼里,她不比纳木错逊色,而且公路一直是沿着湖边巡游,让人彻底领略了高原湖泊的俊美和轻柔。随后,路前又出现海拔
7191米的宁金抗沙雪山(路牌上写的是“乃钦康桑雪山”)
,其壮美让我们一再停车拍照,算是亲近珠峰前的一次“演习”。中午时分,我们抵达江孜县城,这里是电影《红河谷》的故事原发地和拍摄地,巍峨的宗山城堡耸立在山顶,还有著名的白居寺,这里曾发生惨烈的藏民抗英故事,为此,城中心还立有一座英雄纪念碑。只不过,我不知道它究竟是电影拍摄前就有,还是因为电影的拍摄后才立。我们的车上就坐有一位导演,可惜他也不甚了了。
离开江孜个把小时后,抵达日喀则,这里有著名的扎什伦布寺,巧的是,寺外正由僧人们上演一场跳神节的大戏,与看寺庙相比,免费的藏戏当然更吸引我们,于是我们挤进成千上万的藏民观众中间,享受原汁原味的后藏风情。那些藏民们都很质朴,他们看我是外地人都很友善,而且刻意让我往前挤,直到挤到坐席前不能再往前。可惜还是有点远,加之对剧中故事的一无所知,也看不出个什么名堂来,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晚上抵达拉孜,这是一个上海援建的县城,整个县最像样的建筑就是“上海大酒店”,我们就住在这里。巧的是,在这里居然巧遇了另一队来自的河南的自驾客,他们一行2车5人,是从川藏南线上来,计划到阿里转转就打道回府,与我们不同路。
我本来是要到拉孜继续输液的,可万万没有想到诺大的拉孜县医院(相对而言,这家医院真的不算小)却没有我需要的消炎药(头孢),无奈,胡说陪我到街头的小诊所去,可更没有想到的是,整座县城满共两家诊所,一家拒绝输液——因为要作皮试,可能担心负责吧——另一家则是医生出去卸货去了,要很晚才回。好在在拉萨我已经连输了两天,也不差这一天了,于是我摸了摸仍然肿胀的咽喉只得回宾馆吃药,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从拉孜出发,在定日县吃罢午饭后,就开始向珠峰进发。定日到珠峰大本营是106公里的搓板路,而且这“搓板”是嵌在连续爬升或下坡的S型山坡上,当车辆爬升一段,你回头往后看,难免要感慨这真是一条“登天之路”,几十个“S”铺在山上,加上车辆荡起的灰尘,真如上帝,哦不,佛祖挥洒的彩带!
可惜这“搓板”未免太标准了,车辆也有吃不消的时候,途中“双环”再次出现故障,好在毛病不大,还能继续坚持,直到傍晚时分抵达珠峰大本营,稍事休息,正赶上日照金山,真是美极了,至于这么个美,现在我想不出什么次回来描绘来,估计回到家里整理游记时也难以想出合适的词汇,呵呵。
需要在这里着重提一笔的是,在绒布寺外的乱石滩上,我居然捡到一个石头,其外貌简直就是珠穆朗玛峰的模型。我每到一个地方,捡石头都是任务之一,为此我的书桌上摆满了各地捡了的石头,但这块最为神奇,正好在珠峰脚下捡到,而又那么像珠峰的轮廓,真是某种吉兆啊!!呵呵。
晚上,大家在帐篷里谈笑风生,很是愉快。由于大家都经受了10多天的高反历练,在海拔5100米的海拔高度,各个都还算睡的踏实,尤其是我,简直是这一路睡的最好的一晚,也是因为嗓子处已经没有痛感的原因吧。
翌日起来,大家又看了看朝阳下的珠峰,就开始顺原路回撤,退到定日时,两辆车又都进行了一定的检修,因为修车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我们没有按原计划今晚抵达萨嘎,而是到了岗嘠(老定日)就安营扎寨,住的是这里的一个道班的招待所,条件相当简陋,但还算干净。
其他就不说什么了,赶快吃饭,洗洗涮涮,明天还有更艰难的路程,和更美的景色——西夏邦马峰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