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

(2009-06-15 14:23:56)
标签:

北向阳

红缨

泉眼

青石峡

蛇谷

旅游

分类: 短线·太行~悠游

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

 

◇衙外

 

又是一次歪打误撞!本来的计划是穿越蛇谷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至青石峡后,沿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峡谷一路向上,到琵琶河的。可谁知道,本来万里无云的朗朗晴天,在下午3点多时,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当时我们已从蛇谷蜿蜒而下,在河边稍事休整后,正在稠密的枝条中往青石峡方向跋涉,大雨像有意来破坏我们的计划一样,淅淅沥沥地就下了起来……青石峡,是4个月前我们当时去地八洞,被公路上两个水泥墩子阻挡在西沟后,而发现的一条新线(见3月23日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641f50100cm98.html),当时居士、红缨我们几个只是下到峡谷里随便转了转,并未往深处走,但听当地老乡说,沿谷而上10多公里是可以到达琵琶河的。那时,穿越青石峡的计划就在我脑子里酝酿,但由于这个峡谷过于逼仄,路上都是被溪水冲刷出来的林立悬崖,平时顺河床而行倒也没啥,但在下雨天则需万分谨慎。而此行我们是个庞大的队伍,老人头、胡说、尖儿、乐游、雷达、居士、山中、飞过、帽檐、家鸣、铲儿、梦幻、溜溜、围巾、红缨、阿娇、青春、水果湖、阿蒙,12男8女,如此之众的一个队伍,冒雨穿越这样一个陡峭而深邃的峡谷,显然过于危险。于是我们在下到峡谷后,几乎未做停留,便沿峡谷另一侧的一条山路攀援而上。

 

在我们2月来过青石峡后,中校、山中他们也曾来过这里,还曾在此遇到一个叫老司的猎人,老司告诉他们,沿此路而上,可至他家。可我们爬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山顶,没有找到老司的家,却意外见到了一个废弃的村落。这个村子原来大约有五六户人家,但现在已只剩下一堆残壁断垣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而就在这废弃的房屋下,却有一处泉眼。如此妙处,岂能错过?当时已是傍晚,大家二话不说,随即安营扎寨,当时正好雨也停了,在夕阳的照射下,十几顶红红绿绿的帐篷映衬着错落的废墟,煞是好看。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

 

“地八洞没走成,却又发现了这样一条线路,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塞翁失马……”这是我当时没走成地八洞而发现青石峡时,在游记里所留下的一句感慨。现在如果把“地八洞”三字换成“青石峡”,一样可以表达此行的心情。我们在泉眼里舀水做饭,且生起了篝火围坐在一旁喝酒聊天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那种惬意实在……塞翁失马?可联想到俩星期前的同样是歪打误撞的官帽峰之旅(见5月31日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641f50100djzl.html),“老塞”近期可谓频频“失马”,且每次都“失”出来比原计划还爽的妙处来,哈哈。

 

翌日睡个自然醒,可能是我们扎在废墟旁的帐篷过于扎眼,竟引来了出来放牛的传说中的老司的哥哥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老人家告诉我们,这个村子并不是因为退耕还林才没有了人家,而是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废弃了,他还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叫“北向阳”,离我们原本的目的地琵琶河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听过此言,所有人都失去了继续探寻的欲望,干脆连帐篷都不收,而就地继续腐败了起来,于是大家打牌的打牌,溜达的溜达,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按摩的按摩,睡觉的睡觉,20个人摊开地席,在一棵老核桃树下像一群慵懒的旱獭北向阳:又一次“塞翁失马”,自在得一塌糊涂,直到下午4点,忽然又一场小雨飘然而至,我们才打点行装,离开这梦一般的世外桃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