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之“正视的一瞥”

标签:
《团长》一瞥远征军徐州会战南京会战云南文化 |
分类: 感悟·散文随笔 |
◇衙外
这两天的云南台,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很讨厌,打开该台,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我的团长我的团》,对于觉得《团长》根本不如《亮剑》好看的那些人——这些人并不在少数——云南台这样的举动实在是不可思议。但我只要有机会就会看两眼,在我眼里,云南台在做一件好事:几十年来,历史一直被那样宣传,现在我们需要这“正视的一瞥”。
今天云南台的访谈节目《换个视角看“团剧”》说到了腾冲的国殇墓园,我在3月13日的博客里已经说过自己当年参拜这里时的心情。今天在屏幕里,我看到记者搀扶着已经87岁的当年远征军老兵拜祭自己的战友,眼睛有些湿润——这位老人少了一条腿,未免让人想到电视剧中的“不辣”。记得《团长》里“兽医”死后,“阿译”带着唐基去为他扫墓,唐副师长站在坟前大致说了这样一段话:“再过10年、20年,谁还会记得我们?”而我要说,人们其实本来不那么健忘的,现如今,这段可歌可泣的史诗已大多数人遗忘,那不是后人的小脑出了问题,而是历史的“大脑”或曰“心脏”出了问题。
《团长》已经在江苏、云南、北京等几家电视台播完,有媒体说,它的收视率正在下降,还有不少写手发表文章指出该剧里演员方言不标准等“硬伤”,我很“佩服”这些观者的细腻,在他们眼里,《团长》就是一部戏,跟所有的电视剧一样,这当然没错。《团长》的确是一部戏,可我真的做不到用消遣的眼光去看它,看四川的“要麻”饮弹,看陕西的“兽医”升天,看广东的“蛇屁股”被炸碎,看河北的“豆饼”被机枪震晕后坠崖,看河南的“老大”被射杀,我真的没有心情去追究演员在模仿方言时毛糙,我只知道康洪雷在呈现一段尘封的历史,而造就这段历史的人,用我们的话来说,那也是“来自五湖四海”。
我儿子昨天回他爷爷家时说:“看了《团长》,所有的战争片都没法看了。”我觉得这挺好,我的侄女大我儿子11岁,而她却跟我儿子一样,都是第一次听说在60多年前,中国还曾有一支远征军。我当时就在想,仅此就应该感谢《团长》,是“这部戏”让更多的人“瞥”到了历史的一些真面目,而剧中孟烦了说他是徐州会战时参的军,我盼望着,今天我们可以在屏幕里看到当年的滇缅战场,或许不久之后,“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海会战”、“南京会战”等等惨烈战役都将被呈现。
真是看“烦啦”现在屏幕上那些“斜视”乃至“盲视”的战争片,而印象中,10多年前,我们的银幕上还曾有过一部《血战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