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长 |
5月14日雯学校举行家校论坛,我特意拽着雯爸爸一同和我前往,平时他工作太忙,错过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机,但是父母的首先成长与学习,还是希望他需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十一学校支持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他也成为了家委会成员,我们需要带头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
和雯爸爸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提前进去和闺女碰头后,我们来到食堂,她继续研究性学习旁听答辩;学校食堂的条件真是不错,每个餐桌上居然有餐巾纸,也是惊到我了。
学校比较用心地筹划了这次活动,提前匿名让孩子们写了明信片——给父母的话;活动开始一直在播放这些明信片,一张一张拍摄,一张一张呈现,吐槽一下现在孩子的笔迹,大部分字体都不太清秀或刚劲有力;雯没有告诉她写了什么,只是说自己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不过英文算是她给我的提示吧,再加上笔迹的熟悉,我一眼抓住了孩子写给我们的明信片。


高中场整晚的报告比较干货满满,三个咨询师的案例报告讲座,北师大教授的辅导报告,最后是家长访谈;印象比较深的是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史建筑的报告,从标题到内容,ppt的制作简洁中肯,每一个关键词都是精心挑选,语言节奏非常好,每次来十一,听这些优秀老师的发言,也是一种享受;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咨询主管侯敏华老师的报告,很多理念都非常受益;虽然我一直对雯的教育不焦虑,但是距离优秀和有效支持还有一定进步空间,那晚的学习需要经常回顾及警醒,特摘录如下:
(1)总需要有可利用的个人资源(优势)才能前进和改变。
最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未来孩子们的竞争确实激烈,我们不光需要帮助孩子定位和挖掘优势智能,而且要对孩子性格、品质、习惯等各方面资源的清晰认识;谈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孩子缺少什么,而忽略了孩子拥有的个人资源。注意力、自我控制力、毅力与坚持、责任感、目标取向、积极乐观、信心与信念、社会交往能力;孩子如果包含2个方面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将孩子的个人资源、优势智能尽力发挥到最佳,她们就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人了。

(2)优势意识培养——成功的时候确定做对了什么;不是那么成功的时候找到坚持住了的那部分是什么;优势科目永远比弱势科目重要,一科一科去增加;孩子的8分优点在先,2分缺点在后。
意识和知道完全是两个层次的功力,慢慢地我很喜欢欣赏和认可雯的优点和优势,帮她一起寻找和定位自己身上的所有优势和个人资源,我们把精力和方法都用在这些事情上的发掘;即便是弱势学科,也一定存在着优势的内容和部分,比如数学,雯就觉得数列部分难,函数和三角部分比较容易胜任,其实内容的难易一定和孩子的大脑优势和信息处理能力关联,如果将来孩子学会了分析这些,我还需要担心什么,以后慢慢向这个方向靠拢。

(3)优秀遭遇优秀的重新定位——做人不能把目标设定为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而是成为优秀人群的一员,不能只感受到周围人的压力,也要珍惜向他们学习的机会;此情此景在今后的人生阶段还会重复,要学会应对。
对雯这样的孩子,对优秀、对自己的重新定位和接纳非常重要,视野和心胸开阔,能不断构建宽高的格局,对学习上的得与失、成绩的波动都能较坦然面对;不止一次和雯聊起,一个人只有征服了分数及波动带给自己的伤害,才有能力前进到上一层次。

(4)自控力和韧性培养——鼓励,支撑失败和不如意后的正面面对,可以延缓,但是最终要面对,分析原因,厘清:哪里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哪里需要改变?改变从哪里开始?
经常和雯说,要学会清晰描述自己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一个孩子如果能够首先做到这一点,那么她离解决问题也就近了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相处,认真探讨上述问题的时机不多,孩子如何能有改变?
(5)自控力和韧性培养——跟孩子一起逐渐养成对重要考试中失误的复盘习惯:从哪里开始不对了,什么不对了?逃避了?轻敌了?胆怯了?
从没有和雯做过这样的事情,每次都是雯轻描淡写地说起自己的粗心和紧张,很多错误不该发生,但是依然一次一次,错误重演;复盘就是寻找大脑工作回路的不足和局限性所在,相信认真做这件事情的,一定更加清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很细节;记得心理学中应该有个说法——克服恐惧,就是彻底经历恐惧,而不是每次都在逃避;想来考试紧张状态下工作的大脑也需要准确清晰地训练,复盘就是明确找到它的不足。


(6)家长在孩子过程中的定位是动态的——适应期的引领者(方向+路径),巡航期的同行者(隐身+在线),叛逆期的合伙人(理解+共事),低谷期的陪伴者(共情+方法)
这中间每一个词的选择都是精心准确的,佩服语文特级教师的表达能力;纵观和雯的相处与陪伴,隐身恐怕是做得最不好的,某种程度上我的积极主动抑制了雯的能力成长空间,好在我很清楚这一点,让雯选择住校也是躲避个性上可能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雯进入十一,感觉慢慢度过了适应期,雯的个性发展及学习习惯,除了自信最需要构筑,其他地方,我都觉得雯基本上是个很让人省心的孩子;谈到积极主动,她也变得比从前好多了,周末经常和我聊起自己与人交往意识上的前后转变;很想告诉雯:从小学到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付出,方方面面我们都是随其自然,不刻意,但还算用心;未来孩子的大学去向和发展,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在横轴以上,绝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负现象。想起雯告诉我:中考的时候为什么自己不紧张,就是进考场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能够接纳万一考不好的那个自己,所以我经常会认同——底线教育,一个人如果在自己的低谷和底线位置,都能认认真真地在走,她一定能走到自己的最好。




(7)手机管理——大块时间法:绝缘手机时间段(每天两段,每次1.5小时以内)、使用手机学习时间段(不玩耍,越界惩罚)、手机玩耍时间段(不学习,时间根据需求定)
手机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是专注力的破坏,其实成人已经被手机伤害控制了,但是成人的年纪阶段,专注力本已下降,神经系统对资源的分配能力明显不足;但是孩子们不一样,真正的黄金时期还没有到来,大学阶段前后是黄金时刻,要珍惜这种能力;其实雯比较优质的资源是她的专注力,从小这方面应该就比较好,你从她看着你的眼神就能知道这个孩子是有潜力和智慧的,因为她始终望着你,殷切期待和目不转睛的样子,我观察过很多次读书会时的场景,雯是坚持看主讲者最长的孩子。相信这也是孩子身上的宝贵资源。

雯还需要不断加强的就是内心自我的构建,我有信心和耐心陪伴孩子逐渐积攒自己内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