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的家长会和成绩单

(2018-11-13 23:06:18)
标签:

杂谈

雯进入十一的身份是起点班,每次开会都是直升和起点分开的,孩子们学习的层次和进度差别都很大,这样一个群体,想要排名,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偏偏家长们对排名最关注,学校估计找了一个大数据研究团队,专门讨论如何折算各种层次;今年段考结束,迎来了十一第一次家长会,一个没有行政班的学校,是如何开家长会呢?我很好奇,也如约走进了图书馆二层报告厅,那个我们曾经聆听校园开放日介绍的地方,一个有着曲面液晶显示屏的会场。

   在进入家长会的前一天晚上,我和雯聊起小时候舞伴KX的成长,觉得她自六年级进入国际学校以后变化特别大,如今攀岩、辩论、绘画、舞蹈,各方面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忍不住和雯感慨一句:KX成长得真好!微信那头,雯发了一张图片,落款:我也成长得挺好的!定睛一看,小家伙在十一强手如林的地盘上,居然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原本只知道她在自己的层级上表现不错,但是我们根本不是多科高层的学霸呀,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意外呢!记得开学初看到十一关于奖学金的评定规则,主要是根据绩点,我没细看,因为觉得和娃关系不大;雯段考卷面的成绩并不那么科科好看,匆匆车上简单一聊之后就没再提起,真的没想到双11的夜晚,小家伙发来这么一颗炸弹,全年级564人共31名学生获此荣誉,雯幸运地排在第一个,很随意地编排吧,至今也不明白是靠数据还是主观评价。

http://s8/middle/001I6V2hzy7pnqLMaR270

周一下午会场人很多,一如开放日的座无虚席,年级主任刘伟老师的口才依旧那么吸引人,谈到一些观点:孩子这个年纪需要的是安全感和认同感,也喜欢那句——与问题和平相处;对雯的成长,我不太焦虑,也想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进会场之前,和雯匆匆见了一面,她们先开表彰大会,之后是家长会;闺女稳稳地告诉我:得了两种奖励——双科优胜奖和一个“贵重”的信封,里面是100元现金,这是雯做学生以来的第一笔奖学金,十一学校真的发钱耶,和大学的做法好一致呢!问了小家伙怎么花?她说,要留作纪念。

   十一的成绩单很特别,是一张制作精良的两面硬纸,和平日里的不同之处:每个孩子自己的成绩分布图——自己各科对总分的贡献;学科能级图——横轴是平均分,横轴之下就是低于平均分,超过横轴越多,成绩越好;雯的柱状图并不那么好看,主要是雯的层级数学和物理都不是高层,而且数学在1层,这样折算以后她的水平并不突出,但听老师反映,孩子在自己的层级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不然可能一等奖学金也轮不到她;为了能够实现直升和起点在一起的共同排名,学校为每一个同学的得分都有折算分,估计满分700,雯的政治选科696分,经济部分孩子能答成这样,看来雯爸爸的基因有点遗传给小家伙了。雯的过程评价非常好,每日的作业和平时的小测都很理想,段考不是最佳,肯定是孩子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英语的折算分626,也在10%以内;学校的绩点评定是平时40%,段考60%;对将近600名孩子,做好合理公平的过评,真的不容易,老师们付出很多;成绩单附上了10%、30%、50%、70%位置的各科折算分,学校为了家长们的这点期待,真是大数据分析呀!群里有家长问:为啥折算分好几百?我回了一句:100分空间太小,根本不足以区分十一层级、直升起点各种不同的学生,学校真的尽力呀!

http://s8/middle/001I6V2hzy7paKsp6LWec

学校一直强调段考对应的这个成绩单是诊断结果,每个孩子要学会自我发现,而不是简单对比;我比较欣赏这种对待分数的价值观。刘伟老师还提到一个细节很打动人:2周的小学段虽然不上课,但老师非常忙;老师一共分4个组,每个组要梳理一遍年级所有学生的行为表现,每个老师谈对这个孩子的了解,这样大家沟通得到并建立的是孩子的整体全面印象,而不再是片面的;这样的做法真是耗费精力,但是对孩子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引导。

   拿到雯的成绩,首先和导师进行了沟通,黄老师对雯的评价很好,说孩子综合表现不错,以为雯很内向,因为在她名下7个孩子,只有她和段学霸不怎么发言说话,结果其他导师说,欣怡不是这样的,和自己的好伙伴在一起很活泼偶尔还很调皮;孩子也很自信,对自己管控得很好;学习比较有余力,为什么没有考虑自招课程?雯有自己的主意,我没有强求孩子。和老师约谈,都需要排队,中间和雯在食堂吃饭,伙食不错,硬件条件满意,呵呵。饭后接着排队找数学老师,郑老师肯定了欣怡的学习态度,原本她平时表现比段考成绩更好,建议她升层,以后如果可能也可以考虑自招,二层和三层差别较大,但是一层和二层的差别较小,试着和雯聊了升层的事情,她说呆在一层挺好;这次周围伙伴升层都失败了,估计我需要和孩子面谈这件事情。

    老师们没有时间吃晚饭,桌子旁边一碗小米粥,十一的老师很拼;之后我找了物理老师,李老师说:看了欣怡的成绩,其他科都好,就是物理有点拖后腿,孩子掌握基础部分比较扎实,但是灵活提高部分,展现了缺乏物理思维;想想可能初中物理的启蒙都是靠刷题得到的好分数,每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根本不懂,所以一直没有建立相应的思维体系;或许数学上到二层,多点拨思维的灵活,会对物理的深入学习有帮助;感觉老师说的很在理,没有物理思维,女生学好这科不容易。

http://s8/middle/001I6V2hzy7paKrANcPa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